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54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全祖望和钱大听都是著名的史学家,他们各自所著的万斯同《传》,影响很大,然而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全祖望所作《万贞文先生传》,对万氏在京修史时间及其修史的佚事,颇有失误。钱大听的《万先生斯同传》,除对万氏半年重复方苞之误外,文中所述万氏主立史表的言论和建文帝自焚的书法问题,其实都是把王鸿绪《史例议》中的现点,误嫁于万斯同。由此可知,治史之难,治史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92.
孟德斯鸠系统地阐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并明确提出了分权制衡理论.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思想的重要发展.对"三权分立"与"五权宪法"的比较,应从两大思想的立论基础、构成形式和分权实质等方面入手.虽然"三权分立"与"五权宪法"思想都有历史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们是中西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两座辉煌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93.
典籍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如何将典籍文化的精髓转为一种生活态度或流行时尚,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课题。《孙子兵法》博大精深的"全胜"思想,蕴含着普世价值的良性竞合的生活态度,而"通用设计"的精神,正可以将《孙子兵法》典籍的核心思想,具体呈现在文化展演的产品与服务上。  相似文献   
94.
清代贵州女诗人孙诵昭的诗歌虽然只有二十三首存世,但是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却很丰富,写景、怀远、思乡、赠别、怀古、悼亡等均有涉及.不仅如此,她的诗歌大多写景优美,感情真切动人,尤其比较讲究艺术构思,注重抒情技巧,锤炼诗歌语言.作为黔中清代为数不多的女诗人,她的二十三首诗确实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5.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理学大儒,孙奇逢的诗作不仅明确地体现出理学家之诗的鲜明特色,而且深刻地表现了鼎革之时知识分子阶层的心态变化.因此,其诗作对于研究理学家的诗歌和探讨明末清初知识分子心态都极具认知价值.孙奇逢与清初中州诗坛渊源颇深,许多中州诗人在其门下执贽受业,他对中州诗人的理学教化,对清初中州诗歌趋向于雅正深醇实际上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为男性唤醒女性的运动,担任启蒙者的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潜意识中封建男权传统的残留,并在他们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植入新的男权意识。解放区作家孙犁的抗战小说,以诗性之笔勾画了一群生活在冀中平原战争年代的美好女性形象,而在“美好”想象的背后隐含了叙事者男性中心的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97.
满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本来发端于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潮涌入中国,进而影响了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具有世界眼光和现代视野的知识分子与革命者。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小民族主义向大民族主义的演进过程。前者主要着眼于内竞,服务于"驱除鞑虏"和反清排满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后者主要着眼于外竞,以追求"五族共和"与中华民族独立为目标。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天下观念的影响,决定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较为浓厚的整体主义意蕴。  相似文献   
98.
哲学视角是孙郁的鲁迅研究中起步早、且一以贯之的一个方向,他独创性地将鲁迅与康德进行比较,认为在强调认识的有限性这一点上,二人不乏相似性。孙郁强调怀疑意识作为鲁迅思想的“内核”,并指出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他以“主体性”思想为参照,对鲁迅思想和作品进行了深度解读,进而指出传统的“主奴文化”是形成“相互主体性”思想的障碍。概而言之,孙郁对于哲学视角的运用,并非纯粹的知识生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9.
世人对于康熙末《正谊堂丛书》和同光间《正谊堂全书》(尤其是前者)的子目多所不知,甚至还存在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据《张清恪公年谱》、《正谊堂文集》和《续集》、《正谊堂全书》第一册以及《中国古籍总目》等的相关记载,对康熙末《正谊堂丛书》的编纂和刊刻,以及同光间的重刻情况予以考证,并对二者的部类和子目变化加以比较分析,从而否定《中国古籍总目》等贻误他人的著录。二者的刊刻,对于清代正统理学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五四运动与民主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观念与科学观念相伴随,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与价值认同。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促使中国人对民主观念的理解和阐释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陈独秀对“民主”内涵的新阐释,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人手实现“民主”,梁漱溟强调在儒学基础上认肯“民主”,这些都是对民主政治不同追求的有代表性的体现。民主观念的这一变化,具有多方面的合理性,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积极的值得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