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7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前后,是发轫阶段;戊戌维新时期,是大力提升阶段;辛亥革命时期,是进一步高涨并结出宝贵果实阶段.探索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内涵及其发展的阶段特点,不仅将推进中华民族精神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而且对于深化近代历史进程的认识,尤其是对于正确评价近代史开端时期杰出思想家龚自珍、魏源的建树,正确评价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身上蕴含着沉郁浓重的悲剧色调:忍受着巨大生活折磨和精神重负的主人公,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信念的支撑,与苦难进行着顽强不懈的抗争。更为重要的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也汇入了这种悲剧情怀的合奏,于爱情中显示出主人公独具魅力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3.
文章主要从维护国家主权 ,反对干涉内政 ;坚持睦邻友好 ,维护世界和平 ;坚持国际平等 ,反对霸权主义 ;坚持对外开放 ,反对照抄照搬四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和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异同 ,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文章指出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对孙中山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并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预见和论证后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104.
论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从七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孙中山禁烟拒毒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此进行了评析。笔者认为,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国情,更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未能达到彻底根除鸦片流毒的目的,但这一思想却对当时中国及其以后的禁烟拒毒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根除鸦片毒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及其与毒品作坚决斗争的精神,对我们当今的反毒品斗争仍具有启迪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认为 ,《孙子兵法》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与基点是“人”。在《孙子兵法》中 ,战争的最高目的是“安国保民”,孙子最卓越的理论“不战而屈人之兵”即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 ;在战争胜负的主宰上 ,人“能为胜败正”;在战争准备、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视人的积极能动作用 ;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并提倡优待俘虏。孙子作为兵家大师 ,却拥有与儒者一样的“仁民爱物”的济世情怀 ,实在可贵 ,这充分反映了其理论所达到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06.
《太阳照常升起》是享誉世界的美国当代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Earnest Hemingway)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文章从战后的荒原和寻求精神家园两方面,探讨和研究了该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和人生哲学,强调了海明威为在无意义世界中生活的人寻找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保持“重压下的优雅。”  相似文献   
107.
裘禾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34-138,161
论文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孙子兵法》英译研究概况,试图描绘主要译本在不同时期的传播规律,从历时与共时的维度比较、描摹《孙子兵法》在异质文化的运行轨迹与反拨情况,认为迄今为止因少有学者追踪该典籍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影响,所以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研究的不平衡与中外文化交流“逆差”的局面;论文还就英译本的整合、典籍英译与文化输出等问题对其未来传播研究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08.
王继红 《职业时空》2012,(3):154-155,158
孙中山的人学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是在其"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涉及互助人性论、民生观、自由平等观、"生元"说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探讨发掘孙中山的人学思想中蕴含的积极合理成分,在当代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田子渝 《晋阳学刊》2012,(1):105-110
《民报》是我国最早有组织、有意识宣传社会主义的刊物。《民报》广泛介绍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同派别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很多著名的社会主义人物。在《民报》的文章中,包括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恩格斯传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认为,以民生主义为核心的平和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0.
同美  益卓 《民族学刊》2018,9(3):65-72, 117-119
从藏族古代文化的视角来看,金器太阳神鸟图似乎与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的观念有关,斯巴嘎巴和迥瓦风轮观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间时间观和宇宙本体观。斯巴嘎巴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空间和时间。迥瓦是藏语的汉语对音,指风火水土四元素。风轮是藏语的汉语意思表达,指“风”为元初原动力的宇宙形成观。在藏语言里,黄金面具实为金面。古藏人非常重视头发及其发型,即便是对死者补妆也是如此,在为死者补妆时,发辫被排在了补妆12点数的首选位置,且头发与绿松石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