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7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民权主义作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其自身有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论述了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历史演进过程 ,将民权主义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 :民权主义初步形成阶段、民权主义深化阶段、民权主义新发展阶段。结合历史背景具体分析阐述了每个阶段民权主义的内容特点以及从资产阶级民权主义向革命民权主义发展的过程 ,深刻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52.
《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一形象的人生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和生命的意义。童年的孙悟空生活在世俗之外的净土之上,他活泼开朗、顽皮可爱;青春期身体和人格开始发育和成熟,原始的野性和赤裸的欲望像潮水一般涌现而出,面对这种足以毁灭一切的生命力量,吴承恩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最恣意的绽放和随之而来的沉重;成年是理性、明智的代名词,在观音菩萨不失时机的引导下,孙悟空开始按照“社会原则”来行事,在严谨的社会秩序下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最大空间,并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3.
"阶级"视域中的人性言说--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世岩  常玉荣 《河北学刊》2006,26(3):137-139
本文探究了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认为孙犁在文学世界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实质上都在诠释“无产阶级人性”的内涵:民族美德是其人性内涵的核心,道德崇尚是其人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孙犁的这种人性建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显示了其应有的价值,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  相似文献   
54.
本文依据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新时期的主要散文作品及有关材料,阐述了孙犁新时期的散文创作真诚、平淡、理趣的主要审美特征。这些审美特征,既是我国传统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作家人格修养的体现,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了作家整个文化人格的外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55.
中山陵的建筑精神主要表现为“开放的纪念性”,即领袖气魄、平民气质、中国气派、现代气息的统一。孙中山主动选择葬身南京,意在留下一个强烈的象征符号,提醒后继者继承自己改造国家的理想。在国民党人的主导和建筑界人士的参与下,中山陵体现了古朴淡雅、宏壮开阔的特色。它不仅成为“孙中山”这一新的时代符号的物化载体和新生国家权威的象征;而且被营造成一个公共的仪式空间,近乎仪式化的谒陵行为在这里持续上演,国民的一致记忆和认同由此凝聚起来。  相似文献   
56.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建立起体现资产阶级利益诉求的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为维护资产阶级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孙中山着力于国家建构的探索,其重要表征一方面是发展和完善三民主义,试图以此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为践行权能分治和五权宪法的政府管理模式,设计了政党权力,并试图将政党权力转化为国家权力,由"以党治国"而"党化国家",由此草创了"党国体制"的国家建构模式。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所作的国家建构的努力是创造性的,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7.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约酝酿、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至1911年;西方社会主义学说是其民生主义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民生主义实际上是孙中山设计的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定性为“主观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尚有存疑。  相似文献   
58.
从主权独立思想、和平反战思想、国际平等思想、独立自主思想等方面对孙中山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进行比较.从中不难发现邓小平对孙中山外交思想的若干从同,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坚持了改造、批判与创新,因而增添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59.
论南京临时政府失败的财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临时政府将政权拱手让给袁世凯,最主要的原因是严重的财政困难.一方面临时政府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另一方面包括军费在内的支出却十分浩繁.由于国民贫穷,所借内债有限;由于列强的贪欲,所借外债甚少,且引起了临时政府内部的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60.
孙中山先生早年在香港受洗加入基督教,此后他虽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仍一直保持对基督教的信仰。但是孙中山对基督教义的认识、他所崇仰的具体对象前后却有甚大的变化。这种对西方宗教的信仰深刻地影响了孙中山一生的文化取向,显示出他摆脱中国传统文化束缚的力度。然而孙中山从来不曾同本民族文化完全离异,他的文化取向与宗教信仰经历了由重合到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