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7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骆洪 《学术探索》2013,(11):84-88
身份认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是学者们关注的要点之一,而在非裔美国文学中,身份认同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作家们刻意描写的或是评论家们努力挖掘的常常都与自我探寻、身份建构有关。非裔美国女剧作家洛琳·汉丝贝莉的经典剧作《阳光下的葡萄干》反映了民权运动初期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观念及其行为取向,体现在作为美国人而向主流社会的认同和回归本源的非洲文化认同两个方面。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人们对待本族群“根源”的态度取向和由此产生的社会行为。人们根据时代、社会背景和自身的社会定位来做出必要的取舍,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92.
孙瑜不仅是中国左翼电影的滥觞和开创者、最高代表人之一,而且,他和他的作品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在整体性质、表现模式和艺术风格上提供了典型性范本。民族经济实力的增强、反强权和抗日救亡理念的传播构成《小玩意》中激进的民族主义立场的主要来源。影片的前半部分带有浓重的旧市民电影模式痕迹,但随着人物性格与主演阮玲玉个性气质的合二为一,影片后半部分"母子相见"和"情人相见"两场戏的处理,是左翼电影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得以迸发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3.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和黄兴这两位辛亥革命的领袖,围绕着诸多问题发生分歧。借助历史参与者的回忆和文献资料来客观地对这些分歧予以评价,对于全面地理解历史人物及反思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4.
孙中山的女性参政观虽以不多的言论呈现,却内涵丰富,成为其民权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参政权是"天赋"女性的"人权";但平等参政权的获得需要"公意"的决断,因而不能寄希望于少数男性政治精英的力量;而且平等参政权的实现,又必须在女性具备参政所必须的文化、政治素养后方有可能.孙中山的女性参政观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实践两性平等参政不无借鉴意义,但因其没能脱离时代背景和传统性别价值观的束缚,局限性也较为明显,故须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95.
孙犁是解放区重要作家,时代生活赐予他的浪漫激情、故乡所给予他的美好气息、他自身细致敏感的性格特点,构成了孙犁解放区时期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景物描写、人情记述以及诗化语言三方面探寻孙犁小说中对苦难消解的多元方式.  相似文献   
96.
1942—1948年金陵大学理学院影音部创办的《电影与播音》杂志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中最早的一份由高校主办的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该刊创办于中国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在传播先进的电影及电影教育观念、电影技术知识普及与前沿译介等诸多方面贡献良多。运用文本分析法,分别从创刊背景、办刊宗旨及主创人员、编辑传播内容与特点等方面对该刊加以详细梳理和论证,认为该期刊对于研究民国期刊、民国电影期刊及电影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7.
从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15年间孙中山先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外度过的。其中时间最长的是日本,辛亥前进出日本十余次,居住5年多。其次是南洋(包括今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进出多次,居住4年左右。日本和南洋成为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最重要的两个海外基地,对辛亥革命的发动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世界眼光和亚洲视角,从历史事实出发,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于孙中山辛亥前在日本和南洋的革命活动,作一番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98.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核心思想,也是国民党建构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资源。但是,这一名称最初是有其实而无其名。在1905年10月《民报》发刊词中它称为"三大主义",1905年12月《中国日报》首先开始使用"三民主义"的称谓,但到1909年仍不被当时的国民党人所认可。辛亥革命后",三民主义"这一称谓逐渐为孙中山所接受,并成为对孙中山思想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99.
在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中,政党伦理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造幸福、人民谋乐利",是其政党伦理的基本道德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孙中山提出了政党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中的主要道德规范。他还从政党道德的原则和核心出发,阐发了党员作为民主主义者应具有的新道德和要培养的革命精神,即"要立大志气","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和"替主义去牺牲"等。孙中山的政党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时俱进的进取性和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体现出民主性的精华,很值得我们作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0.
海明威这位美国二十世纪的伟大作家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太阳照样升起》重点描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青年的迷惘精神,以及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虚无精神以及悲观精神。为了找出导致当时美国社会青年精神处于绝望状态的社会根源,以分析小说中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和女主人公博莱特行为的迷惘为重要内容,剖析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得出面对社会的更迭和变化,人的精神意志和价值观的可敬可贵,以及人不应该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寻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