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山东省农民科技需求与应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业科技的应用主体,农民的科技需求是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与应用的前提与依据。通过对山东省农民科技需求的调查发现,农民科技需求强烈,科技需求趋于多样化;受需求方和供给方双方面的影响,农民科技应用效率整体偏低,反映出农村科技供需不平衡。需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技的有效需求;引入以农民需求为取向的农村科技供给决策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供给体系,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32.
墨子的科技思想不仅闪烁着古代东方的智慧,并堪与古代西方的圣哲媲美,而且具有鲜活的当代科学教育价值。纵观中国的教育,知识至上而忽略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无所不在。学习和效仿墨子科学教育智慧,对于传承我国悠久的科学思想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纠葛,讼师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讼师在古代法律生活中得以存在:一是诉讼活动的存在和诉讼制度的可利用性;二是诉讼程序中的书面主义;三是出于交涉的需要.但是传统司法体制从未也不可能给讼师类似于现代律师的正当性地位.政治上的大一统观念、政府结构的集权化模式、司法过程中的超职权主义倾向以及传统伦理的影响,使得讼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始终都处于在政治与道德上被双重拒绝的尴尬境地,绝无可能具备对抗公权力滥用的质素与功能.这种传统政治社会对讼师的排斥态度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制度建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人才培养的主体,由于大学扩招,以及人们"轻农、嫌农"的思想,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在农科类本科招生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类本科专业招生状况的分析,发现存在着人们对农业的认识不足,社会认可度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招生和就业缺乏足够吸引力;针对性招生宣传力度不够等许多突出问题。提出了完善人们对农业的认识,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招生和就业的足够吸引力;加大针对性招生宣传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35.
论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之间大规模的重组合并,使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个全新的问题。在校园文化的“硬件”文化建设上,新校区应追求创新与传统的统一;在校园文化的“软件”文化建设上,新校区应在大学精神与母校区保持一致,并展示本土文化特色,新校区还应加强与母校区的学术交流,在管理体制方面大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6.
训诂结论的可靠取决于论证的有效。有学者认为《论语》"植其杖而芸"指水稻中耕除草培苗。这是以或然为必然,不能成立:水稻当时未占主要地位,"耘""耔"并非水稻中耕特有,《天工开物》特指水田以手拔草的"耘"不能用以衡量上古文献,出土汉代文物既有水田耘田又有握锄除草,断言"植"不能释为"放置",不符合语言实际。有学者认为此"杖"是"犁杖"。这是以特殊为一般,不能成立:释"杖"为"犁杖"是偷换概念;所谓"古人关于耘、耔的训释恰与犁杖耕耘禾垄的作用相吻合"这一证据,既不符合铁犁历史,又不符合古汉语实际。  相似文献   
37.
汉语、藏缅语“致使”义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历史层次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究其原因主要是语音演变对语法结构的影响所致。这不仅说明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之间有着极强的相互制约性 ,也表明汉语、藏缅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发生过转型 ,具有典型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38.
Different couples are analyzed in presence of income uncertainty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 Married couples have legal restrictions on their relationship that force them to act cooperatively, while cohabitants with limited commitment act non-cooperatively. This makes risk sharing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couples; married couples share risk completely, while cohabitants share risk to a lesser extent due to their lack of commitment and cooperation. This makes precautionary savings greater for cohabitants than for married couples. However, cohabitants also tend to undersave to possibly increase assistance from their partner. However, mutual altruism mitigates the inefficiencies and enforces time consistent risk sharing among cohabitants.I am thankful to Jonas Agell, Sophia Grahn-Voorneveld, Peter Kooreman and to Mats Persson for valuable comments on an earlier version. I have also received useful comments from the editor and from two anonymous referees. Generous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Jan Wallander and Tom Hedelius Foundation and from 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s Foundation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39.
Dans de nombreux pays de l'OCDE, la législation consacre le droit des hommes et des femmes à percevoir une rémunération égale pour un travail de valeur égale. Pourtant, dans la première moitié du XXe siècle, employeurs et syndicats ont parfois défendu l'idée d'un «salaire familial» synonyme d'inégalité salariale. L'auteure retrace les origines historiques et sociologiques de ce système, à la fois dans une perspective comparative et à partir de documents d'archive sur la situation en Israël. Elle met en lumière le rôle complexe des syndicats, guidés dans leur défense du salaire familial à la fois par une vision patriarcale et par des valeurs socialistes.  相似文献   
40.
The geolinguistics of /l/ vocalization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cent work in comparative sociolinguistics marks a re–engagement of variationists studying language change in progress with geography. In this study of the vocalization of /l/ in nine speech localities in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English, the geographical, the linguistic and the social constraints on variation are all included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usu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ange as the factor that is quantitatively ‘more’ is challenged by variable constraint hierarchies associated with speech localities as well as by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ristchurch as the place of the origin of the sound change. Neither the gravity nor the urban hierarchy models of diffusion explain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 of the sound change; a number of place effects are proposed as potential explanations, including the geographical variability of the vigorousness of the change. Variable isoglosses representing discontinuities in the dataset are mapped; they reveal the subtle patterns of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that mark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ustralian English and New Zealand Engl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