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8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民国高僧太虚佛学思想深刻,其佛学教育活动蔚为大观;而"教育"本身即是作为宗教形态"佛教"的题中之意。因此,太虚佛学思想中也蕴含着辩证而极富时代价值的教育观。太虚的佛学教育观具有强烈的应世色彩,这是其所处的变革语境决定的。太虚佛学教育观以"适化时机"为基本理念,从中开出了"应导相恰"的教育原则,这典型地表现在太虚对"理性"与"事相"的论述上。此外,太虚化用"体用合一"为教育方法,具有严整的三层次论断。整套太虚佛学教育观都是以当世实践为基本目的的,这对当代佛教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僧伽教育的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2.
宣纸商帮是以安徽泾县小岭曹氏为代表的商帮。宣纸商帮具有以家族和同业为纽带、以保密互助为宗旨,运销方式多样、经营范围广泛等多方面特征。包括业纸商人在内的泾县商人是徽州商帮的组成部分,是徽州商帮的一个子帮,是一个行业帮。  相似文献   
133.
封禅是中国古代国家级的祭祀大典,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多方面影响巨大,但时至今日诸多重要问题仍不明晰。我们以为封禅既非始自泰山也非仅在泰山,而泰山后来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众望所归的封禅正宗所在,却又同其独具的文化渊源有密切关系:如天梯神话、东夷人的生命地、东夷族的中心等。此外,封禅作为非常的祭祀大典,虽然各帝封禅的目的不尽相同,但与帝王的平常巡游有严格区分,不应加以混同。  相似文献   
134.
略述郑玄校勘《三礼》所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文。东汉末年的郑玄在为《三礼》作注的同时,也对这些异文作了校勘和取舍。其取舍异文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即:字义贴切的原则,习用易晓的原则,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不轻改字的原则(在《仪礼》中则为存古字的原则)。郑玄校注《三礼》的目的,是为使经义得到准确表述,而又明白易晓,且于每一字之取舍,既考虑其用之于此是否合理,又考虑其字是否符合规范,同时竭力保存古字古义,以期尽量恢复礼书初本之面貌。因此经过郑玄校注的《三礼》能够成为当时最好的本子,且一直流传至今,而其校勘《三礼》所遵循原则,也可为今人从事古籍整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5.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藏区设立的三大宣慰司都元帅府之一,治所在河州。对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学术界至今尚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实际上是由这样几部分组成:一是"掌军民之务"的宣慰司系统,如总管府以及总管府下辖的各州、县,这一系统是以行政管理为主。二是都元帅府所属的军事系统,如元帅府等;三是吐蕃等处宣慰司兼管的万户府等。四是招讨使司系统。二、三、四系统均以军事管理为主。五是管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宗教机构,但这一系统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中。一些论著中之所以未能理清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管理体系,其原因就在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与都元帅府两大系统都兼有一定的军政管理职能,也都管辖着相应的行政与军事机构,只是吐蕃等处宣慰司更侧重于行政管理,而都元帅府则偏重于军事防务。  相似文献   
136.
在对赋体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尽管《汉志.诗赋略》"杂赋"与《文选.赋》二者所面对的作品有多寡之别,但在分类做法与编次原则上有较多的相同点。分类方面,二者在以作品题材为标准的同时,还以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色彩为依据,为特殊赋类命名的做法也相似;编次方面,二者均从儒家的价值体系出发,以政教功用为原则。《文选.赋》的分类与编次当受到《汉志.诗赋略》"杂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泰》、《否》两卦辞"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是理解《泰》、《否》两卦的关键,历史上都是以乾坤阴阳的性质来的解释;但如果深入思考,"小往大来"、"大往小来"还体现了思维的不同走向,即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的不同走向,而这正是反映了先秦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卦序中由《泰》到《否》以及《周易》六十四卦序的安排不是任意制定的,而是这种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8.
世界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维持着整个世界的和谐。成书于我国东汉的《太平经》,是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太平经》所言“生—美”、“寿—美”,还是“与道合一”的“道—美”最高境界,都无不蕴涵着“和谐—美”的思想。和谐是一种美的状态,一种美的境界,一种审美标准。在《太平经》中具体表现为自然和谐美、人与自然和谐美、人与人和谐美和自我身心和谐美。  相似文献   
139.
清康熙帝称陈廷敬“姚房比雅韵”,史称陈廷敬为“燕许大手笔”,都以陈氏为“台阁”诗人优秀之选。陈氏一生为做官而做诗,长期处于做官与做诗的矛盾之中,不断地戒诗,又不断地做诗,从而在官越做越大的同时,“诗未因官减”,并不时在“颇觉风流似牧之”的诗人感受中写下优秀的诗篇,使其作为诗人的成就,并高官、理学而三,在清诗中自成一家,尤能于清代台阁诗人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40.
汉宣帝对民族关系的理想追求是“万国伏,贻长久”,其思想核心是“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因这一思想符合中原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成了后世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赵充国的民族关系思想体系主要由三大理论观点所构成:一是以夷击夷,二是分化瓦解诸羌同盟,三是“威德并行”。从汉宣帝以及大臣们对赵充国的理论观点表示怀疑到逐渐理解和认同,说明任何一种理论都有一个被逐步认识和逐步接受的过程。魏相对少数民族出师应有名的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大气和大度,它既体现了汉朝主动改善汉匈关系的积极态度和诚意,也与汉宣帝“信威北夷”的思想比较合拍。萧望之民族关系思想的主要观点,一是反对汉与乌孙和亲,二是“不伐丧”,三是“让而不臣”。尽管“让而不臣”是当时处理汉匈关系的最佳理论,却遭到了丞相黄霸和御史大夫于定国等重臣的普遍反对。由于汉宣帝采纳了萧望之“让而不臣”的理论并积极实践,才使汉朝出现了“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太平和繁荣局面。由此可见,真理并非都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就如何对待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这件事情而言,真理就为萧望之个别人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