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2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58篇
民族学   6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826篇
理论方法论   248篇
综合类   4306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韩国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视角,在1992年韩中两国建交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诗歌认识当时的政治指向并判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主要还是韩中学者共同交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视角。韩方学者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视角上存在着根本差异,或将作品本身同现实割裂开来,视作独立的个体,或试图实证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或全盘收容西方在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时的方法论。而这些研究视角又都受到资料匮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2.
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塑造了一位与时代错位的理学名臣与治世能臣形象,谱写了一段风起云涌的奋斗历史,演绎了一出历史宿命与时代背景交织的动人心弦的时代悲剧;其人物生命的奋力撞击,历史风云的本真抒写,则在审美维度之外引发出对传统文化的辛酸回顾、深度考察与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103.
周寅宾、钱振民二先生整理的《李东阳集》为目前收录李东阳作品最全的集子,然犹有未尽。通过使用少为文学研究界所关注的碑刻、书画等文献资料,辑得李东阳佚作12篇。其中《跋<夏忠靖公集>》对了解《夏忠靖集》早期面貌提供了可贵的材料。其余佚作对研究李东阳交游、书学观及其诗文系年也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4.
唐代前期,乡里组织作为县以上政权的辅助机构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上承下达”,直接管理农民,维护乡里社会的安定等方面。然囿于相关史料记载较少,很难考察其具体真实的情况。所幸敦煌文书的出土,弥补了这一遗憾。通过对P.2979号文书的研究,可以发现,唐代前期,乡里组织,尤其是里正,的确在乡里社会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与上级官吏、农民以及地方乡绅的关系也具有复杂性与矛盾性的一面。本文再度考察P.2979号敦煌文书,以此增进对其时乡里组织实际运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5.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6.
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将"仁政"、"德治"的思想在具体行政过程中运用,并演化为新的具有人文意蕴的"合和"思想,开创了贞观时期君民、君臣和华夷之间和谐相处的政治局面,确立了合同文化的基调,使"贞观之治"蕴含着浓郁的传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7.
作为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经》在主题意境、典故语汇、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后世亲情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汉魏时期的亲情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秦已具雏形的思妇诗、闺怨诗、悼亡诗,在这一时期也确立了各自的类型特点以及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在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汉魏亲情诗学习了《诗经》复沓迭章、比兴等手法和《楚辞》的寄托方式,写景托情,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和感情。可以说,经过汉魏时期,亲情诗在表现人伦亲情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多样的风格和题材(主题),成为独立的诗歌类型,从而迎来了是中国亲情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8.
吴芳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的白屋体新诗.吴芳吉主张新诗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要与西方平等交流,要继承传统精华为我所用,要创新,要有时代新精神,倡导写真诗、抒真情.  相似文献   
109.
在注重事功的盛唐时期,王维咏侠诗将游侠人格中“效功于当世”的理想发挥到了极致,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价值取向与国家民族的大义结合起来,把纵意挥洒的侠义气度与崇高的爱国精神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游侠的精神品质,为侠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典范。传统的侠义观念也在不断地被改造,越来越向士大夫立身行事准则和道德规范靠拢了。  相似文献   
110.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动静相生法状清寂之景,物态生动,意境幽玄。寺院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警策,字锻句炼,隽语频出,普遍形成以精切之语状绝胜之景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