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65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荀子把"天"界定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这种界定除了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天人相分外,还意味着天道相分.天道相分使天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巫祝色彩和道德价值意蕴,把人从掺杂了各种人为赋给价值的天中解放出来并成为价值的主体.然而道并没有从荀子思想中消失,而是转化为礼,对人性和社会发挥着道德调节作用.荀子的这种天论思想直接决定了其思想路径,决定着其性论和礼论思想的产生,并且预设了人之于自然、人性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投射.  相似文献   
132.
李商隐与令狐綯的关系经历了从挚友到疏远再到绝裂的演变过程,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他们人品的差异、官位的变迁以外,更根本的在于他们不同的政治追求和价值目标。他们的交谊破裂对李商隐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风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郭店楚墓竹简》出版至今已有10年,其中的《太一生水》由于行文别致、论证生动一直备受学界专家关注,就其学派归属问题曾有颇多争议,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本文以此为论题,先辅以图形简要解说《太一生水》的内容,后采用文献对比的方法具体论证《太一生水》的思想,最后将《太一生水》归类为道家。  相似文献   
134.
石涛《画谱》在绘画起源问题上截断众源,首倡一画说,为画学找到了坚实基础,其作受直觉体验的禅思影响,避免了传统画论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不斤斤计较于已有的画法规则,而处处强调循法不拘于法、了法能贯通法的辩证思想,其美学思想逸出于绘画而昭示出艺术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5.
比较来看,存在就是道,也就是无,是本体,其运行机制在于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相互作用而变化。一切的存在物的存在方式都是借助其反面而自我存在。  相似文献   
136.
元散曲中,涉及陶渊明和屈原的作品很多,但与前代相比,其中所体现出的对二人的评价则大不相同。对陶渊明无一例外地褒奖有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明智、高洁、旷达、淡泊的智者和隐士,一位率性、潇洒、豁达、闲适的饮者和诗人;而对屈原,在承认他文才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于他的思想和行为所投以的质疑、否定,甚至是讥讽的态度,从而形成“扬陶抑屈”的特殊倾向。这一价值重估不仅与元代文人地位低下的社会环境和科举制度废除的政治制度有关,而且与元代士子的处世之道有关。他们把积极入世的屈原视为“仕”一极的代表,把退隐山林的陶渊明视为“隐”一极的典范,在仕与隐的价值取向中更显示了他们抛开“兼济天下”而走“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37.
元散曲有小令、带过曲、套数诸体 ,对各种体式之特征 ,历代曲论家多有论说 ;以论带过曲和套数分歧较大。对曲中俳体 ,论家们亦有详细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8.
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被宗法式教权统治的国家。儒教是宗法式宗教的哲学 ,道教是宗法式教权的主体进行个体化追求的目标 ,佛教是宗法式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下芸芸众生的沉默的日常生活世界。儒、释、道仅仅是宗法式宗教的包装。宗法式宗教的神奇性、神秘性、神圣性的观念核心──“天”类似于原始宗教的精神组织剂“曼纳” (Mennan) ,所不同的只是曼纳是个概念 ,“天”则永远以事件的形式出现。于是 ,中国历史陷入了永恒的不能自拔的振荡过程。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文化上、语言上的早熟掩盖了中国原始宗教的本性。这是中国停滞落后的最直接、最根本、最切中要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9.
南宋官修神、哲、徽、钦《四朝国史》 ,编修时间长 ,参编人员庞杂 ,历来史乘未能详述 ,本文考察了修史始末及与编人员 ,解决了其中疑问  相似文献   
140.
未来化自育理论及其实践 ,是中国在 2 0世纪后 30年创造的教育文明。该文从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工程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四个方面 ,确证了未来化自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血缘 ,营造了未来化自育的陶学理论构架 ,努力实现陶学在 2 1世纪中国教育变革中的断代型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