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7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管理学   23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6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87篇
丛书文集   2051篇
理论方法论   384篇
综合类   7857篇
社会学   625篇
统计学   1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689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1007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735篇
  2008年   760篇
  2007年   928篇
  2006年   838篇
  2005年   795篇
  2004年   780篇
  2003年   711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贺立华 《齐鲁学刊》2005,(5):94-100
阶级斗争理论于1920年代传入中国后,为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和1940年代的延安文艺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并成为建国后高歌猛进或急风暴雨般的文艺运动和红色经典文学的理论指南,回望阶级斗争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育助于我们今天对20世纪上半叶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革命文学作出历史的评价和思考。  相似文献   
992.
沈传亮 《学术探索》2004,2(11):85-91
作者运用政治亚文化理论 ,对北洋时期的国会议员群体进行了研究。从维护共和、主张法治、集权和分权之争、政治机构之间的认同感、议员的党派信仰等方面分析了北洋时期国会议员的政治取向 ,从而揭示出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993.
论唐代的左降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炳金 《晋阳学刊》2007,(2):98-101
左降官是在唐玄宗以后大量出现的一种贬官形式,左降官特指因罪而被贬至边远地区任员外官的官吏。在唐代,左降官是一种特殊的贬官形式,左降官不仅集贬官的三种形式即降职、贬为闲职和至边远地区任职于一身,而且左降官在唐代还具有流放的性质。在唐代皇帝的诏令中,常常将左降官与流人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94.
民事诉讼当事人自由权简论--以人权保障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晖 《学术探索》2004,4(12):42-46
人权具有普遍性。自由权的人权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起诉的自由、上诉的自由、选择一审管辖法院的自由、应诉的自由、撤诉的自由、选择审理程序的自由、合意停止诉讼程序的自由、要求公开或不公开审理的自由、合意要求法院调查取证、合意选择鉴定人和合意要求调解的自由、辩论的自由、自认的自由和认诺的自由等。我国民事诉讼无论在制度的层面还是在实践的层面离人权的标准都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传统专制主义理论之演进及其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专制主义理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先秦诸子的实用专制主义、西 汉董仲舒的神学专制主义和宋代新儒的理学专制主义三个理论阶段;这一理论以保守主义作 为政治哲学基础,普遍接受家国同构与政神合一的政治思维模式,倡导群体本位的政治价值 理念,最终落实在政出一孔的政治操作规程;近代维新运动以后,新兴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 自由思想的接纳,动摇了这一理论的学理基础;经由“五四”大潮的冲刷,传统专制主义理 论终结。  相似文献   
996.
吴钧 《齐鲁学刊》2005,(2):104-106
《紫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2年,继而在美国引起轰动,次 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紫色》以它并不复杂,然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新颖别致的书信叙事文 体,充分应用颜色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生动地揭示了美国社会至今仍存在着的重大问题--黑人妇女所遭受的 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这部小说一经问世,西方评论家们就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以颜色比喻为线索,这部作品 揭示了黑人妇女漫长的自救道路。  相似文献   
997.
对城市孤残、失依儿童的社会救助,传统上采用政府包办、院内供养的模式。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深入,这一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昆明市儿童救助机构提出并加以实施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寄养模式加以本土化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是对传统的集中供养模式的重要创新。它为探索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弱势人群急剧上升与政府福利供应不足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可行性途经。  相似文献   
998.
魏殿金 《齐鲁学刊》2002,(6):134-137
今存宋《刑统》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文字有衍、脱、误 ,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的《宋刑统》对律文及疏议进行了补正 ,惜未及附入令、式、格、敕、起请条。本文依据有关文献 ,对其中的十五则十七条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999.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炎武在许多方面都是开有清一代学术风气的大师 ,他的诗学对于清代诗学史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意义。顾炎武诗学既是清初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 ,同时又有鲜明的学术个性。他以文化救亡为核心的大文学观代表了当时知识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路径 ,其“真诗”观念的三个层面赋予清初诗坛这一主流意识以道德的内涵 ;他以鉴往训今的方式进行自己的理论建构 ,由此开启了清代诗学的实证学风 ,而独到的诗歌音韵研究则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音韵学的处女地。这多方面的贡献确立起顾炎武诗学在清初诗学中的独特意义和在清代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00.
夏商时期的和谐文化主要体现在制度控制层面、精神控制层面以及艺术审美三个层面。在制度控制层面,通过协调外交关系中的交往行为,以实现部落社会的和谐。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控制措施,通过推行荒政制度,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控制人们物质消费的过度行为,以实现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精神控制层面,人们通过宗教信仰、道德修养以及礼乐为用等方式加强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的遵从,强化个体身心修养和谐意识,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艺术审美层面,表现为听觉与味觉审美上的和谐,表现为视觉审美中的阴阳和谐、青铜图案与建筑审美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