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29篇 |
免费 | 231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37篇 |
人才学 | 4篇 |
人口学 | 169篇 |
丛书文集 | 1804篇 |
理论方法论 | 297篇 |
综合类 | 6980篇 |
社会学 | 285篇 |
统计学 |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95篇 |
2014年 | 607篇 |
2013年 | 476篇 |
2012年 | 630篇 |
2011年 | 869篇 |
2010年 | 646篇 |
2009年 | 634篇 |
2008年 | 641篇 |
2007年 | 827篇 |
2006年 | 705篇 |
2005年 | 664篇 |
2004年 | 667篇 |
2003年 | 607篇 |
2002年 | 462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阿兰这一形象的笑、哭与呓语入手,对阿兰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的探寻,以此对其性格特征作出新的阐释,从而为重新理解赛珍珠的作品中所体现的观念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2.
刘铭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5):60-63
数字"七"的数理扎根于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土壤而蕴涵了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学精神和文化心理,依托"七"的数理而形成的"七复情节",不仅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构思收服孟获这一故事的思想倾向,而且通过此故事,读者可以管窥作者建构小说的整体思想取向,并且"七的数理机制"本身所包含的美学意义也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3.
胡爱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67-70
通过查考大量征引已佚后汉史书文字的原始文献 ,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 ,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了校点 ,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 ,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诸家已佚史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44.
黄跃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4):53-54
"跨掉的一代"这场运动及其文学作家和作品对于国内部分青年读者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恐怕还是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太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这场运动及作家和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以便让国内青年读者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45.
课艺评点:清代书院文学教育侧记——以钟山书院、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艺评点为清代一些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钟山书院与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都很重视文学创作的承嗣与求新、重视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对生徒习作的褒扬,前者偏重于内容分析,尤其是道德教化渗,透而后者偏重于艺术评价与考据评判,前者对内发性文学创作有所关注,而后者对地位卑微的词作积极肯定。这些评点对于提高生徒的文学创作水准、拓宽生徒的文学创作视阈以及增强生徒的文学创作自信心等方面大有裨益。不过,由于二者过于重视表彰成就而忽视揭示缺点,因而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徒更好的创作。 相似文献
46.
李建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5,(3)
中专物理教学的困境有其客观的原因,只有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两方面去考虑,充分地了解和应用服务意识,才能够摸索出一条走出困境的路。 相似文献
47.
殷企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英国学者怀特和纽琳最近揭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意识,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有失偏颇:纽琳只偏重个人对共同体的责任这一角度,而怀特则把个人和共同体看作对立的概念,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缺乏洞察。事实上,华氏对共同体的思考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因此我们的相关研究也应该在较为宽广的语境中展开。虽然华氏并没有用过“情感结构”这一术语,但是他的有关思考跟发明这一术语的威廉斯可谓不谋而合:在威氏那里,情感结构意味着一种“深度共同体”,而只有在这深度共同体中,“沟通才成为可能”;华氏在想象共同体时所关注的也恰恰是怎样使上述沟通成为可能,因而他心目中的共同体实际上也是一种深度共同体。华氏的诗歌还让人想起艾略特。后者直接把共同体的命运跟对待死者等陌生人的态度联系在了一起,而华氏早于艾氏一百多年就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而且给予了诗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8.
周晓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魏晋南北朝诗坛模拟袭用之风盛行,诗人在模拟与重复中感受并彰显诗歌形式美的各种要素,对于促进古典诗歌走向成熟以及诗歌意象的形成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因模拟袭用之风推动,魏晋南北朝诗坛出现了数量众多分别在内容、情境、语言、风格诸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诗篇,甚至导致传播过程中某些诗篇署名的混淆。探讨曹植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的相似,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49.
严晓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5):72-78
萧红的《呼兰河传》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两部采用女童视角的自传体小说。在女性视角和儿童视角的融合中,萧红更多地介入了成人化的思想,使得其视角缺少像《城南旧事》中的成长感,这也同时让《呼兰河传》的视角更为静态,更为客观。而同样是视角的变迁,萧红在作品中采用的是多视角合一的手法,林海音则选择了单一视角的视点转换来实现。通过女性话语、女性意识的融入,两位作家在作品中营造出了不同的“阴性”空间。 相似文献
50.
朱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87-94,128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被视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加速器。而混合所有制并非新提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已提出混合经济的思想。文章认为当下重提混合所有制是为了巩固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国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混合所有制不是“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的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实现“国民共进”的正和博弈。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应用正和博弈的思维看待混合所有制改革,采取渐进分类分拆的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改革的关键点在于建立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