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98篇 |
免费 | 287篇 |
国内免费 | 25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4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259篇 |
人才学 | 4篇 |
人口学 | 206篇 |
丛书文集 | 2117篇 |
理论方法论 | 391篇 |
综合类 | 8552篇 |
社会学 | 429篇 |
统计学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705篇 |
2013年 | 617篇 |
2012年 | 758篇 |
2011年 | 1022篇 |
2010年 | 752篇 |
2009年 | 786篇 |
2008年 | 802篇 |
2007年 | 1001篇 |
2006年 | 861篇 |
2005年 | 831篇 |
2004年 | 823篇 |
2003年 | 717篇 |
2002年 | 565篇 |
2001年 | 461篇 |
2000年 | 242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郭沫若研究与当代学术界接轨的过程中 ,与《女神》相关话题的新诗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理解《女神》创作的现代性问题 ,也是解决新诗现代性乃至五四新文学现代性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现代新诗从其产生之始就呈现出鲜明的平民化特征 ,《女神》以及现代诗直露的抒情方式及其相应的平民意识成为现代诗人情感爆发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2.
张朝丽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08-112
李贺诗风宋末即有仿效者,至元初,谢翱、刘辰翁等提倡揄扬,促成了李贺诗风的影响扩大。宋末元初诗人对李贺的接受和学习,一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宋末元初家国巨变的惨痛经历,让他们更能理解李贺,欣赏李贺。 相似文献
113.
马宁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25(4):22-25
舟曲藏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服饰.对舟曲藏族服饰进行分类,探索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揭示舟曲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力图向世人展示舟曲藏族服饰最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在遵循戏曲艺术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尽情地将和谐统一、均衡稳定的“中和之美”思想发挥到极致,其中强调演员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技巧统一的所谓“内外结合”的戏曲美学命题,有推波助澜之势。 相似文献
115.
分汊型河道是冲积平原河流中的常见河型,分汊型河段与单一河段的最大不同是分汊型河段具有两汊或多汊过流,分流区和汇流区的水沙具有与单一河道不同的运动特点,并容易因分汊口门的放宽,水流分散,泥沙在此淤积造成水深不够,产生碍航问题。分汊河型又包括很多不同类型,其中对复式分汊型河段航道问题的研究较少,整治技术也不成熟。以长江安庆复式分汊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工模型试验研究与实测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安庆河段水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整治部位实施工程的效果,通过综合比较提出了安庆复式分汊河段的整治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116.
高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本文主要从文化这一侧面来研究《白鹿原》的“史诗”性。《白鹿原》对中国文化的反映是全面而丰富的 ,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剖析深刻而细致 ,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它还反映了 2 0世纪中国新旧文化的激烈冲突与斗争 ,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理想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7.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江洪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61-63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师资培养、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专业知识体系的设计等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8.
119.
陈维昭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传统史学意义上的“自传”观念是胡适、顾颉刚、俞平伯、周汝昌等考证派学者进行《红楼梦》考证的基本信念。这种实录观念忽略了历史研究者的主体性和历史性,不恰当地把小说情节反过来当成历史考证的证据。而周绍良等的“二书合成”说将导致红学的转向,使红学突破机械的现实主义价值模式,从而关注于作家对意象的营造、主体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0.
崔富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班固30岁以前,精读《离骚》,得其神韵,著作《离骚经章句》一卷,称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已,故作《离骚》”,这是班固的基本观点。45岁后将其献上时,增写后序一篇,猛批刘安,对屈原亦颇有微词。两序的差异,主要是作者生存状态的变化所致,但不足以动摇其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