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由于瞿秋白先生对反映股票交易斗争的中外名篇 ,左拉的《金钱》和茅盾的《子夜》所给予的评价 :《子夜》“带着很明显的左拉的影响” ,使这两部小说联系在一起。但是《子夜》的作者茅盾对此评价未置可否 ,并在 1962年回答读者提问时肯定地说 :“不是受左拉《金钱》的影响”。对出自作家本人的解释与读者评论产生的分歧 ,笔者从作家的创作理论、故事情节设计以及读者审美接受等方面对产生分歧的原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52.
元好问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在金元时期的重要继承者。他工于诗文创作,在诗歌评论上也颇有造诣。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梳理和分析其诗歌理论:一、诗歌创作论:元好问强调了诗歌创作两个方面的要求——"诚"和"雅"。二、诗歌风格论,包括:(一)崇尚豪迈壮美的诗风;(二)强调清新自然的诗风;(三)主张简约含蓄,反对铺排。  相似文献   
53.
论姜夔《续书谱》中的书法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夔《续书谱》是对孙过庭《书谱》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书法理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美学观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对楷、行、草三种书体特征的评析,崇尚魏、晋楷书的"飘逸之气",强调草书灵活多变的特性,最推崇王羲之的行书。二是对用笔、用墨等技法的见解,具体分析了执笔、运笔、笔画形态、笔势等,主张用墨要有变化,力避单调。三是阐述习字的途径,包括摹书、临书。四是推崇书法作品中的风神和书家的情性。  相似文献   
54.
55.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语习得理论是科学系统地研究二语习得现象的理论。由于对二语习得现象的认识视角不同,二语研究者建构了很多不同的二语习得理论。历时地评价和梳理二语习得研究的哲学根源以及相应的研究范式,从共时的角度建立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学科范式,即明确二语习得研究的学科属性,对于二语习得理论体系及其评价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现实的科学.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经济改革一直处于理论准备不足的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出现了引进西方经济理论的新高潮.面对"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困境,似应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着眼于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学从不同层面融为一体,创建一门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即转型期中国经济学.它要求从中国当前阶段的实际和特点出发,运用实证的和规范的研究方法,抓住转型期一些重大的具有理论意义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用以指导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独特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7.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方法论热”中,文艺学界在引入“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之后不久即引入了“新三论”(耗散结构、协同论、突变论),使得新老三论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并置。正是因为这一并置,学界在对“方法论热”所进行的反思性研究中,“新三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本文对“新三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文艺学引入“新三论”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突破了美的静态的、固定的本质,使美及审美成为一种历史化的存在;建立了以创新为主导的开放的、动态发展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58.
“孟子论舜”成为学术界对于儒家“亲亲伦理”争鸣的焦点所在,目前双方对此问题的析正难以取得突破.以《春秋·公羊传》作为文本依托,从“亲亲伦理”材料扩展和类比解读的方法展开,尽可能地还原“亲亲伦理”本始意义,并对之进行恰当的价值定性.进而为“孟子论舜”评定提供新的视角,即“孟子论舜”中维护亲情的主张无可厚非,可基于道德义务及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手段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59.
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是与改革实践的互动,与政治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个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逐步突破和不断扬弃的过程。作为改革对象的经济体制的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反映出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渐进的道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市场经济论的先后提出,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围绕改革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改革理论的不同流派,其中比较激进的和试图寻找单一改革主线或突破口的各种思路,都未能被实践所接受,转化成为政策的是以稳健务实风格见长的理论和对策选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滞后的,但是,中国经济学家对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并没有因此而滞后,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许多重要突破为所有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只有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经济改革理论和转型经济学不同,前者是以指导和应用于改革实践为目的的规范性理论,后者则是要对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做出科学解释的实证性理论。从改革理论到转型经济学的发展,预示着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趋势:实证性的纯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的对策研究的分工和分化、理论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0.
赵晓岚 《唐都学刊》2003,19(3):46-50
姜夔的《续书谱》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薄唐人法度而尚魏晋之风,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辅的切实简明、深契事理而又灵动辩证的理论,在宋代书论史上承上启下,真正树立起"宋人尚意"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