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马尔克斯、莫里森、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都与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紧密相关。马尔克斯首先将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推向世界,莫里森启用诗意的魔幻现实主义书写了非洲裔美国人民的历史和现实境遇,莫言以中国化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呈现了民族"寻根"和世界文化的完美融合。三者都采用魔幻元素和各自民族现实结合的叙事策略,强化了世界视野下民族的历史文化意识,具体而又准确地体现了各自的时代需求和社会理想倾向。  相似文献   
42.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的神话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运用神话构建小说人物、事件及主题,揭示美国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弱势文化的侵蚀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的迷失——对白人价值标准的内化和对黑人身份的放弃,引发对美国黑人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3.
《宠儿》作为黑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最有影响的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独到之处。作者一反文学文本的常规模式,运用新颖独特的"杂糅"技巧,把对立的文学题材、相反的意象寓意,人鬼合一的人物身份、以及分属不同文学理论的创作方法杂糅合一,使小说产生了变异、突出、陌生化的效果,有力地烘托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44.
简评托尼·莫里森处女作《最蓝的眼睛》的写作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阐述了托尼·莫里森在其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所采用的灵活多变的写作手法。在简述了莫里森的背景和小说创作缘由之后 ,首先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入手说明多元化的视角对揭示种族压迫大背景下一个无助黑人女孩悲惨命运这一主题起到关键作用 ,引发读者从各个层面产生共鸣 ;其次 ,进一步剖析这部作品颇令人费解的篇章结构安排 ,阐明这些看似不相关联的片段却有着无形的主线将它们紧密相连 ;最后论述了小说中诸多寓意深刻的隐喻所体现的含义和所赋予故事的优美的叙述语言  相似文献   
45.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探讨美国种族社会中以空间为基础的权力运作机制和黑人的自我规训,以及自我规训中主体的丧失,暴露白人文化的监控力量和黑人心灵的扭曲变形,指出弱势民族如果脱离本土文化,一味追捧白人文化,必然成为白人文化权力的监控对象,并在自我规训中丧失自我.  相似文献   
46.
1894年2月至5月,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西南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旅行,著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译本名为<中国风情>)一书,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该书从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晚清四川和云南两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诸如鸦片的普遍种植、官吏的颟顸腐败、乡土社会的凋敝、边疆军备的废弛、传教士和外籍人士在西南的事工、民众对现代化设施的破坏等等.莫理循还在书中提出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对认识晚清西南社会乃至中国社会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中国早期英语教育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教育始于19世纪前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开创的对华义学活动。以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为代表的西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自中国社会底层造就了一批学贯东西的英语专业人才,迎合了晚清中西文化与贸易往来的客观需求,开启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48.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白人文化统治的社会中刻画了很多思想最终觉悟并能够担当黑人文化传统重任的黑人形象,她为重构被奴役而抹杀了的黑人文化身份而摇旗呐喊,使其小说充满了同情、希望和力量。她的小说根植于黑人文化传统,展现了那段不容遗忘的历史。重新建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是莫里森本人对美国文学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9.
以《最蓝的眼睛》为文本,从佩科拉的遭遇揭示非裔美国人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社会同化作用下的问题与困境,探究佩科拉身份迷失的内外因素,进而指明非裔美国人只有获得正确的身份认同,才能在保全自己民族性的基础上得到个人生存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0.
在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影响下,托尼.莫里森以为黑人女性写作为己任,其作品揭示了黑人女性双重"他者"的处境,谱写了黑人女性追求自我与发展的成长之歌。同时,莫里森始终关注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积极探讨如何实现黑人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推动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重心从黑人女性向整个黑人民族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