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49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1360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管子》并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初是假托管仲之作,后人又不断增补。其内容驳杂,大部分是论述商品货币关系。本文主要从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工商业等方面探讨《管子》的富国之道。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种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相异构想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相异构想的成因及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学教学中相异构想的转变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阐述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关系,旨在批判继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  相似文献   
4.
近代墨学复兴经历了三个阶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视域中,其彰显出的文化主体性问题,作为深层的民族“精神道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法性”的终极体现。  相似文献   
5.
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平台 ,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广州大学合并后面临专业设置整合、改造、提升、优化的艰巨任务 ,这是我校提高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广州大学专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探讨了专业调整的依据、目标 ,提出了广州大学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非现代性特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事实。文学运动规律的混乱无序性以及文学独立品格的人为淡化,使其完全背离了它所刻意追求的西方现代文学模式。不同时期所宣扬的西方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都明显流露出儒家入世哲学的浓重色彩。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一种现代汉语包装形式,它无法根绝自己独特的历史遗传性,同时也难以融入西方现代文学的话语系统。所以,中国现代作家那苍凉而悲壮的启蒙呐喊,集中体现着他们对于“现代性”的困惑与焦虑。  相似文献   
7.
积极向上的淑世精神是人心的法则 ,是历史的蕲向 ;规律、信仰、仁爱、美丽 ,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终极关怀 ,也是文学史对具体作家、作品扬弃的标准。那些催人奋进、发人思考、形质兼美的作品 ,无疑是文学史上最有价值的作品。咏物词的创新也应该自觉贴近时代和历史的要求 ,以积极的淑世精神作为开掘题材内涵和抒情言志的核心。清初咏物名家曹贞吉和朱彝尊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兼有东西方两种文明是俄罗斯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理念。它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俄罗斯几个世纪对外政策的总原则:维持对西方和对东方的外交平衡,重点在西方。  相似文献   
9.
如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外文化在一种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时代更深入地“亲密接触”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甚至融合十分必要。因此 ,入世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如何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转变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既应中西融会 ,但更要立足本土。  相似文献   
10.
钱穆史学思想有几个特点:一是学术研究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政治非专制论、中国传统社会非封建论、“史心“论、“古史层累地遗失“论。二是“以天下为己任,经国济世“的精神。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史观“、“生命史观“、“变化史观“、通史观念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