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4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及"小说研究"的既定学术存在,"古典红学"不仅是当代红学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也是这门华夏固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乃至返本开新的学术前提。  相似文献   
32.
褚新国 《唐都学刊》2013,29(1):95-100
鉴于晚近以来希腊史学的现实情势,波利比乌斯以各个阶段代表史家的创作实践为例,通过史评方式详尽考察了历史写作中的诸多“失真”问题。依据“失真”的不同界定、表现和原因,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缺乏军政实践与直观调研,缺乏基本的史识素养,缺乏客观公允的叙事立场,偏重艺术审美而以辞害意。波氏就相关论题的批判性探究不仅有助于阐释《历史》写作的题旨、方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城邦危机背景下古希腊史学的流变轨迹与发展动向,特别是“求真务实”优良传统的式微。  相似文献   
33.
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明显的道德说教倾向,成为古代小说的一个特色。这种道德说教倾向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承袭了儒家文以载道的文艺观。古代小说的地位历来比较低下,为了提高小说的地位,作者有意将教化内容融入作品之中。而教化成分的融入,使得小说传播的范围更为扩大,影响力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4.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和<普通语言学读本>是当今语言学界探讨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的主要依据.与前部教程相比,<普通语言学读本>强调,语言是纯粹差别的,它的形式和意义不可分,而且也不能脱离社会.这部著作更易于准确把握索绪尔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35.
论后现代写作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论者认为后现代写作是没有价值的写作.本文认为这是片面的,它忽视了后现代写作对现代写作的对抗性批判这一合理性内核.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后现代写作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层次展开对其合理性的分析.最后认为,后现代写作仍然是对人类精神出路的一次积极探寻.  相似文献   
36.
曾国藩是清湘乡派的代表人物,非常重视学习古文,十分推崇韩、柳、欧等人的创作风格。他认为,为文重在“行气”,即文章要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而“行气”则必先“养气”,故初学者应通过“看、读”名家名作来“养精蓄气”。此外,行文还必须讲究辞藻的丰富和结构的圆适。《曾国藩家书》所阐述的上述观点,体现了湘乡派的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37.
黄世仲的政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一部晚清衰世图,其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他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政论既有科学的内涵,也有非理性的因素.而政论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8.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它集多种修辞手法于一身,具有很强的讽刺和夸张特征。鲁迅先生是运用漫画手法的高手,他作品中的人、景、情、议无不带有很强的漫画色彩,正是这些极富特色的漫画色彩,使鲁迅的作品具有了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并拥有了深层次的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39.
《墨子》一书,为墨翟所开创的墨家学说的代表作,其文有自己独特的体裁与格调。意显而语质,注重义理,崇尚实用,其立意合天志,其立言有三表,表现出尚质重用的文学观念。而《墨子》之文行文表达上及文体分类上的一些重要特征,也能体现出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文学观念。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梳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墨子》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40.
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新世代女作家,在台湾"解严"之后众声喧哗的背景下开始创作,拥有着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精神资源.她们或以对政治问题的疏离和反讽,挑战主流话语秩序和台湾政治乱象;或以对两性关系、女性议题的冷峻审视,来拆穿爱情乌托邦,解构男权中心神话;或以戏拟化的姿态,反讽调侃的口吻,对社会人生进行拆解和颠覆,表现出新世代女作家的代际特征和创作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