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50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219篇
统计学   1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下岗女工”,作为中国转型期新兴的社会群体之一,其社会身份值得研究。长春市的一名下岗女工讲述了自己的再就业经历,通过叙事构建了其社会身份。可见,身份的塑造有历史的、社会的和个人的因素,是一个动态的、叙事的过程。  相似文献   
632.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ransnationalism shows that diasporas with transnational orientations and connections tend to have a strong attachment to local and global identities but a weak attachment to the nation state. In addition, it is argued that territorial nation states are losing their authority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sed and interconnected world. Governments in western democracies have responded by tightening restrictions on citizenship and placing more emphasis on social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rather than multiculturalism. Using the Australian Survey of Social Attitudes (2003), this paper examines attachment to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among the Asian Australian diaspora and examine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migrants and the nation state.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reveal a number of social determinants behind variation in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633.
634.
每一个族群都有一套区别于其他族群的个体身份认定制度,通过这一制度族群内的个体从降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身份,并在随后的社会实践中被赋予特定的社会身份。这种个体身份认定制度是同一族群关于自身和世界认知结果的表述,同时也是构成族群认同的基础。通过分析裕固族个体身份的基本构成,我们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民族对自我和世界认知的结果,而且从根本上回答了关于这一族群“他们是谁”、“他们从何而来”这样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5.
流散文学与文化身份认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宁 《社会科学》2006,(11):170-176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现象:流散现象以及伴随而来的流散写作。造成前者的动因是始于19世纪后半叶的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移民,而造成后一种现象的则是流落异国他乡的移民们所从事的文学创作。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来看,流散写作有其先声:早先的流浪汉小说以及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流浪者写作。他们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从当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来看,近几十年来的不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是流散作家,他们的创作不仅受到他们所出生的国家的批评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对居住国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6.
易立君 《云梦学刊》2006,27(1):109-110,136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以“柏油娃”的神话故事作为他的小说《看不见的人》的基本结构来反映黑人以及现代人类面临的“无形”的真实困境。作品内涵深刻,艺术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37.
随着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在了世界舞台上。自由和权利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是美国信念的核心。而在倡导自由和权利的国度里的不自由群体——黑人——在共和国初期却遭受着奴役和歧视。为了争取自由和权利,改变被歪曲的形象,建国初期黑人在公共话语领域做出了各种努力。这种争取权利的行动,证明了以自由权利为核心的美国信念尽管为白人所创立,但也成为黑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价值取向。黑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融入美国社会的愿望,加入了美国民族和国家的创建过程。  相似文献   
638.
本文用Logistic模型配合Monte Cario方法模拟的30个家禽生长资料,以比较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的最小一乘法、最小二乘法和minx~2法,以及线性化方法。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LS)和最小一乘法结果相当,均优于ininx~2方法;参数估计的线性化方法结果较差,以改良三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