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617篇
社会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个体主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初创和成熟等几个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理论具有极为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一个涉及个体主体的形成过程、生存样态、发展趋势、精神实质等内容的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2.
民国文论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文学思潮的推介、阐释、论述和传播,为民国文学倡导“真的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主张“自我抒情”,注重非理性主义精神的表现,提供了极具广度和深度的理论支持。同时,民国文论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文学思想和主张,为推动民国文学三大思潮的演化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平台,为民国文学确立现代意义的创作原则,建构现代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3.
教师与学生是制约学校教育有效性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师生能否有效交往的基础在于主体间性的实现。传播学理论中传播的本质、概念、传播载体及传播模式昭示着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是主体间非常有效的一种交往态势。因此,在构建师生有效交往的现实理路上可以借鉴和创新信息传播的模式,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突破传统的教学过程,向生活世界延伸;改变独白的话语体系,向对话理解转型;消除单行叙事方式,迁延出整体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34.
SUMMARY

This study explored parenting experiences of ten mothers residing with their young children in four residential drug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New York City and how these experiences related to the perceived suppor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facility. Through the lenses of the self-in-relations theory and family-centered service model, the study examined the supportive function of the treatment program including the program structure, the staff, and fellow mothers in affecting the mothers' parenting experience and outcomes. Programmatic, policy,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5.
This study focused on how couples’ beliefs about marriage and religion shape the meanings they find in their marriage. Interviews about connections between religion and marriage were conducted with 57 Christian, Jewish, and Muslim couples in New England and northern California. Qualitative analyses found the major theme, common across faith traditions, was that marriage is a sacred union that is “something more": more than the self, more than the couple, and more than the family unit. To these couples marriage is divine and institutional and a vital support for their relationship. Our findings raise an interesting counterpoint to the current scholarly discourse about the de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of contemporary marriage. Institutionalized features of marriage may retain their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s many religious couples, and perhaps many other couples as well, believe marriag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the deinstitutionalized, private relationship that many scholars now see.  相似文献   
136.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1) to present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contention that the significant rise in older people living alon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ransformations in societal values, attitudes and norms, and (2) to discuss several key methodological issues that appear when subjective variables such as privacy, independence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are integrated into our research to explain housing and living arrangement decisions. In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individual rationalizations of current living arrangements as well as causal direction and independence of the attitudinal factors. The data used in this work were drawn from a 1983 study based on living arrangement decision-making among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137.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斯皮瓦克指出了“属下”不能发声这一事实,同时将女性主义融入到自己的分析之中,揭示了殖民地女性所遭受的帝国与男性霸权的双重权利话语的压制。运用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分析了《我母亲的自传》中,主人公雪拉和她的妹妹,作为属下所遭受的压迫,同时分析了主人公自身意识的觉醒,对两种压迫奋起反抗,寻求一种自我的独立。  相似文献   
138.
Tiebout 模型是地方财政学的经典理论,后世从自利动机、财政外部性和公共品资本化等角度对其进行的拓展和修正,极大丰富了该理论的内涵,形成了一个对现实具有强解释力的理论体系。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地方公共品供给、人口迁移等问题越来越接近这一理论体系所勾勒的情形。本文利用其对江西的地方性经验进行解释,揭示了国内居民跨城市落户的投资移民性质,以及城市户籍管理和人口极差化流动的制度诱因。  相似文献   
139.
范力达 《人口学刊》2003,70(3):21-24
国际间的人口迁移与境内迁移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包括国际间迁移遇到更多的障碍,受到各国迁移法规和政策限制;迁移者知识和技能是否可以转移到另一社会环境中使用的问题;国家之间语言、文化宗教以及其它一系列差异要远远大于境内区域间的差异。由于国际迁移的这些特点,国际迁移在境内迁移的理论基础上,还要考虑国家之间的法规和政策限制的因素、国家间社会福利之间的差别,以及更注重对非经济因素的考查。目前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对国际的或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0.
从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教育思想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更能认识到教育公平理念的现实性、科学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