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935年,为了对付来自德国的挑战,英、法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对德政策。由于对德政策的分歧,英、法在如何处理意大利对外侵略的问题上互不配合,有名无实的对意制裁又把意大利赶入了德国怀抱,使欧洲局势更加恶化,并最终把世界再次推入大战的深渊。  相似文献   
132.
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早期中英两国的海外贸易市场体系皆经历了蜕变与重建的过程。中国由朝贡贸易转向民间海外贸易,英国则由商站贸易转向特许贸易。世界商品市场开始孕育成长,世界格局进入转换和重组的关键时期。海外贸易市场体系的发育,对两国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盎格鲁-撒克逊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丹麦战争中,王权为收复失地而采取的各项临时措施广泛的刺激了英国城市的发展,教会此时也以积极的力量出现在早期英国城市的发展舞台上.在这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英国城市在盎格鲁-撒克逊晚期开始发展壮大,从而缓缓拉开了此后几个世纪自治城市发展历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4.
中古晚期以来,英国税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国王靠自己收入生活"阶段、国王与议会争夺税收控制权的阶段、近代国家税制形成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演变反映了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5.
仲伟民 《河北学刊》2004,24(2):143-148
对18世纪的中国进行重新评价,是近年来欧美汉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学者对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内卷化"("过密化")概念,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这导致劳动密集化、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劳动生产率下降;但内卷并不意味着单位土地绝对产出的减少,拥有一定土地的农户可以通过采用内卷的运作方式来提高总产量,由此而得出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18世纪(含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大分流",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气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黄、彭等人都在努力摆脱"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因而他们的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呼应.这些新观点及国内外学者的广泛交流,将会极大地促进近代化问题及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6.
从都铎王朝建立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结束,英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由国家管制向全面自由的转变。都铎王朝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时代,形成了与之前封建碎化的状态完全不同的、君主对国家事务强有力的控制。而到工业革命时期,这种国家管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呼吁自由发展经济的诉求也体现在当时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思考之中,并逐渐应用于经济生活,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实现现代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自由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7.

Although Exodus is not an Israeli film, it has become an inspiring model text for the heroic-nationalist genre in Israeli cinema. The promotion of Zionism as a liberation movement by Exodus was an imperative. When the film was released in 1960, the propagation of the myth of Palestine as 'a land without the people' prior to Zionist settlement was no longer tenable, thus creating a need to rewrite the history of the Palestinian-Israeli conflict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audience in particular. Following a long colonialist tradition, the film presents Zionism as fulfilling a 'civilising mission' with regard to the indigenous Arab population (the 'Canaanites' of the biblical narrativ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is reading, the film shows that the native Arabs actually welcomed the Jews and even gave them the land of Palestine voluntarily as an act of gratitude for the progress they brought to this undeveloped corner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38.
The debate on financial compensation for former forced labourers in Nazi Germany has raised the question of how many victims are still alive and eligible for compensation. Historical research has so far focused on qualitative aspects of the forced labour system. There are at best ad hoc estimates even for the number of foreign labourers in Nazi Germany during the war. We combine Nazi statistics with post-war demographic data for 20 countries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victims still alive. We then compare our estimates of survivors in mid-2000 with the numbers compensated under the German compensation settlement of July 2000. Although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settlement say that the compensation should benefit those victim groups most discriminated against in Nazi Germany, we find that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of compensation payments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argaining power and political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39.
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之初即抛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采取均势外交,其中婚姻谈判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加以应用。在伊丽莎白统治前十年.法国是其主要成胁之时,英国采取联西抑法的政策,而当西班牙成为英国的敌人之际,英国则转向联法制西的联姻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40.
拜雅特的《隐之书》通过书中几位学者对维多利亚时代诗人艾许和兰蒙特生平的追寻,将两个时代放置在同一天平上,并使其形成对话,借此揭破传统历史书写的遮蔽性,解构了历史一元论话语,并对当下人类生存状况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