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1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83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村歌》是孙犁根据1947—1948年下乡参加土改工作的经验创作而成的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村歌》的文本分析指出,在新的历史情势下,孙犁试图借助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记录、反映并想象和建构革命的现实与远景。区别于同一时期大部分的土改小说,孙犁在《村歌》中并未着力呈现政策对现实的引导或两者之间的频繁互动,张岗村的土改运动主要被叙述为政策引导下村庄内生的革命潜能的引爆,土改中遇到的阻碍大多通过村庄中人半自发的组织、互助和话语创新得到解决。这一构造内含着孙犁对革命路径的想象,即革命不仅意味着对村庄的颠覆和改造,更存在着从乡村传统和日常人伦中生发出来的可能。但同时,在小说中,激荡的革命情绪最终仍然被回收为双眉个人情感的高扬,却也症候式地呈现了这一革命想象与现实的龃龉,和在新的历史情势下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在9世纪后半叶乃至整个10世纪的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网络系统中,灵州道占有一席之地。宋初,大食、回鹘、于阗以及归义军等民族政权多通过灵州道与北宋王朝进行经贸、文化往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段内灵州道的畅通情况及其道路性质进行探讨,在原有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利用考古资料、GIS技术,尽可能实现对灵州道古地名数据的精确地理定位,最后使用ARCGIS技术,绘制灵州道的道路走向地图,为北宋灵州道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综合研究提供地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印章、封泥、简牍等实物资料含有大量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的内容,这修正或弥补了先前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诸多内容,如千人、司马及其它属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内容.在对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行认真考察梳理的基础上,以种类的不同加以分门别类地论述之后,发现这些实物资料极大地补充和拓展了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内容,对构建全面、系统、详细的汉代军事职官系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陈丛兰 《唐都学刊》2012,28(4):23-27
《贞观政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政治哲学的人性理论。其官德保障机制体现在内修与外治两个方面,一则从非制度的内在层面强调官吏通过思、慎和学的途径修身养德,二则从制度的外在层面加强旨在预防、考课与奖惩官员的吏治建设。体现自律与他律、儒学政治哲学与法家政治理念的统一,完善了中国传统政治外儒内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尊孔崇儒"文教政策的影响下,辽朝西京地区官学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首先,是西京地区建立起以西京学、州学、县学为核心的官学教育体系。在官学的带动下,私学教育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其次,是在西京地区培养出一批名臣儒士,在辽朝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居住于西京地区的汉、契丹等族能够大规模、系统地接受中原儒家经史教育,使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逐渐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兴建公共工程使用民地,经历了换地、换地并减免税、保障坟墓房屋等附着物以及逐渐限制使用民田的发展过程。晚清,由于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助推,出现“购地章程”,购地程序更为规范化。这种“官府购地”并非平等主体间的交易,只是皇权专制下的恤民。清末至民国,西方的土地征收制度传入,土地征收在立法形式上更趋同于西方。然而,“平均地权”思想融入后的土地政策,让土地征收制度失去了原有尊重土地所有权的本质,成为服务于国民政府土地改革的工具。从“官府购地”到“土地征收”,取得人民土地的形式更为完善,但实质未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史官问题的辩论,发生于九世纪初唐宪宗元和年间。韩、柳辩论的问题,表面看来是史官可不可作?可不可有作为?如可为,应怎么作?其实涉及史官的职责、史官的命运、史馆的建置以及史学与政治的关系等等,可谓中世纪前期近千年以编纂当代史为重心的文化体制的一次总结和回顾。正因如此,就成了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中的一道难以回避的论题。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村落文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语境中,大别山村落文化要摆脱文化的贫困,走出发展的窘境,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就必须摈弃旧有文化中的惰性因子,改变传统的心理思维定势,积极汲取现代文化中的有益元素。  相似文献   
19.
崔勇 《河北学刊》2006,26(3):114-117
宋代,佛教与官府财政的关系是时人颇为关注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曾巩与苏轼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曾巩的挤压见解与苏轼利用佛教生财的主张,表面看似对立,但二人的主旨却是一致的,即通过对佛教资源的再分配,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当然这一紧一松,与二人的性格和仕途经历有密切关系。曾巩的处事严谨与苏轼的放达宽容,曾巩的任职京师、编修史籍与苏轼的任职地方州府首长的经历,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20.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职业者是刑名师爷和讼师,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处在法律和道德上被双重拒绝的困境,这恰与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法治理念和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当下法治建设无法完全摆脱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因此以制度化的方式提升法律职业者的地位,仍然是法律工作者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