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32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3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361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韩隆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 ,对先秦百家学说进行了一次总结 ,既纠正了诸子互相攻伐的片面性 ,又废除了焚书坑儒、打击迫害知识人才的野蛮政策 ,适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大一统、薄税款、省徭役、宽民力、盐铁归民、以农为本、广设学校、用贤致治等 ,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53.
贵州畲族在1996年被识别为现有民族身份之前被称为“东家人”,史称“东苗”。据史籍记载,东苗源自唐代的“东谢”,历史上的分布地主要为贵阳及其周边地区。明代以后,部分江西人进入黔地,逐渐融入当地少数民族中,他们也因为擅长养鸭而被称作“鸭子苗”。从清中后期到民国初年,东苗的住居地渐向黔东南区转移,集中在福泉、麻江、凯里等地,且多与汉人杂居。其间他们与“鸭子苗”完成融合,被人称作“佟苗”。贵州畲族历史演变及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54.
侗族习惯法对女性发展影响探析——黔桂侗族、瑶族习惯法系列研究成果之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侗族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中,父权家长制度占据支配地位,并因此产生了制约女性发展的社会生产、生活的规范和禁忌。这些规范和禁忌的负面效应,严重弱化了侗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妨碍了侗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提高,制约了侗族地区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所以,摒弃侗族习惯法中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对保护侗族女性合法权益,促进侗族地区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5.
余治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3):30-34
长期以来,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扮演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罪魁祸首角色。董仲舒哲学中含有大一统的思想内容,但汉武帝实施罢尊政治韬略绝不可能仅起因于一介儒生的建议。从高祖到武帝时代,一批批既酷好儒术、又通达事变并富有远见卓识的儒学政治家,对儒学的意识形态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且这种作用一定远远超出了任何醇儒学者的能力范围。天人三策的影响在学术而不在政治,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后世学者所虚构的那么深远。武帝之后,儒学未获独尊,百家也没遭致罢黜。整个汉时乃至历代所有帝王君主,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在具体的政治操作过程中,几乎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独尊儒术。 相似文献
56.
徐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内洞 山会议是琼崖革 命在危急关头 召开的一次会议 。会议解决了3 个重 大问 题:1 .在政 治上,纠正了“城市 中心论”的错误 ;2 .在军事 上,认识了游击 战的特殊 意义;3 .在 组织 上确立了冯白驹 的领导地位。会议 具有重大的历 史意义:1 .挽救了琼崖党 组织和革 命;2 .形成 了以冯白驹为首 的坚强的领导核 心;3 .开 创了琼崖革命的 新局面。 相似文献
57.
杨筑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20世纪 80年代 ,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的侗族在政府计划指导下开始发展西瓜种植业 ,过剩的劳动力也开始向广东沿海分流。这不仅改善了当地侗族的生产生活条件 ,更主要的是强化了与外界的联系 ,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如生计方式的多样化及衣食住行方面传统与现代并存。而长期约束人们的通婚规则也在逐渐松弛。房族作为一种血缘组织 ,其存在的社会基础正在被各种基层职能部门所取代 相似文献
58.
魏晋名士与伊壁鸠鲁学派都重视追求个体快乐,但是,他们在产生背景、生活方式与哲学基础这三个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这两个群体能够被人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59.
郭红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45-48
香港殖民地的历史经历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地理位置,影响了香港文学的写作。殖民地的历史记忆与烙印、跨文化的经验形成了董桥散文的风格———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用散文感悟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显示了一种融合中重建的香港风情。 相似文献
60.
用历史的、具体的观点阐述晚清思想家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反侵略思想内容,并用阶级的观点分析魏源反侵略思想中与时代、阶级相对应所体现出的进步性,以及在封建统治社会背景条件下,其作为封建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特定阶级属性,使其反侵略思想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问题根本认识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