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30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151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充视著书立说之鸿儒为儒生的最高层次,肯定其文化创造力,空前突出鸿儒与“立言”的价值,其儒生观对于儒生的自我定位、儒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赵华  刘新生 《齐鲁学刊》2004,(5):151-153
王安忆小说创作执著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从而不得不承受守望生命存在的人生孤独,其小说中的生命个体虽然表现出走出孤独的种种努力,但挑战孤独的结果却是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王安忆的小说守望孤独而并不绝望。  相似文献   
83.
王褒为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诗文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从人心这个角度看,他是荷恩眄,忘羁旅,性格是软弱谨慎的,从文心即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他又不断地抒写着羁旅之感与归乡之念,不断地在和不幸的命运作着抗争。这种分裂人格的存在是由于王褒在历史的大变革以后戴上了人格面具,从而造成了人心与文心分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杨晓彩 《晋阳学刊》2009,(2):122-125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虽命短,但才长。细致梳理王勃的生平、创作,是全面研究王勃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王勃短暂的一生中,任职沛王府是重要的时期。考察此时前后王勃思想、心态、创作的变化,探讨其内在原因与意义,不仅可以客观地认识王勃及其作品,而且可以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势和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5.
陶绍清 《兰州学刊》2009,(1):120-121
日本京都大学现藏和刻明万历间许自昌校《王昌龄诗集》本,是以现存明本为底本,以《唐诗品汇》等明本参校,并予以辑补部分佚诗而成。数量上多于明当代本,而体例又迥异于《全唐诗》王昌龄集。从版本学上来看,此本可以作为通行明本向《全唐诗》本的过渡本。  相似文献   
86.
周航 《云梦学刊》2014,(4):109-114
王学忠是河南安阳诗人。他的诗歌为底层民众立言,以愤怒、呐喊的姿态尽情揭露社会假丑恶现象,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王学忠诗歌现象”。他诗歌中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思想,以他最初儿童诗歌中的悲悯情怀为源头.在社会急剧的转型过程中,他的诗歌精神得到升华,最终形成了他“平民诗人”的特征。他的诗歌对当下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导引性意义。  相似文献   
87.
汪曾祺独特的文学世界根源于他对世界独特的认识方式。汪曾祺将世界看作一个以人为本的整体,人与他者在整体的宇宙中共在,人的存在的最高价值是超越在场。汪曾祺由此而来的艺术观念从文本之内指向文本之外,他认为艺术存在于由在场到不在场的想象空间,想象是沟通在场的生活世界和不在场的意义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88.
《诗经·大雅·韩奕》“北国”地理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梁山”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梁渠之山” ,即为朝鲜半岛的太白山脉。《诗经》中的“北国”所辖朝贡方国有北方的肃慎、秽人、良夷等。其中良夷可能即是朝鲜半岛的土著。《诗经》时代的韩国也并非只有一个 ,东北之韩即为位于朝鲜半岛的“箕子朝鲜” ,册封于成王时。《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了周宣王对韩侯结姻亲之好、行重封之礼、委方伯之任的重要史实 ,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宣王中兴与北土开拓的历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9.
王梵志诗语言通俗易懂。其中,口语俚词、俗语方音俯拾皆是。对此,诸家多有注释,然有不少未及,且又多有讹误之处。今就笔者所见拾缀如下,权人诸家注释之补。  相似文献   
90.
王国维用“意境”“境界”等概念建构起自己的美学体系。他认为作为抒情文学的词作必须有作者的真情实感蕴藏于内,“真情”是“境界”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于对“真情”的看重,王国维着力于对元剧的研究,从戏剧艺术的角度,他对元剧十分鄙视,但从文辞的角度,他对元剧十分欣赏。王国维称元曲为“活文学”,与元曲作者蕴于其中的“真情”有莫大关系。王国维对元曲的研究基本延续了治词的角度和观点,论曲仍以“真情”为首要标准。不同之处在于,“当行”也是他的“本色”观的组成部分,是其“本色”观比“意境”说在理论范围上更为广阔之处。相比较而言,吴梅的“本色”观亦注重“真情”,对作品的评论,他更多的是从排场角度分析、评价作品。对作品的用字,吴梅亦崇尚自然,同时又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