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0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285篇
管理学   994篇
民族学   570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68篇
丛书文集   2765篇
理论方法论   1195篇
综合类   15756篇
社会学   2023篇
统计学   88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71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629篇
  2014年   1454篇
  2013年   1665篇
  2012年   1669篇
  2011年   1726篇
  2010年   1378篇
  2009年   1446篇
  2008年   1355篇
  2007年   1578篇
  2006年   1524篇
  2005年   1409篇
  2004年   1264篇
  2003年   1182篇
  2002年   977篇
  2001年   828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环境哲学为研究视域的文化自觉是站在明确的生态整体主义立场的学科文化自觉。它以哲学为衔接点,把环境与广义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努力为环境哲学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弱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作为观念侧翼,更细致地修复破碎染尘之人心。让人类有效地从社会走向自然,又从自然回归社会。审视以环境哲学为研究视域能否实现文化自觉?它必须立足以环境哲学的语境与方式思考文化自觉的可能与必然,并应用环境哲学的方法与逻辑阐释文化自觉的内涵与趋向。环境哲学所固有的自然之翼,是其学科存在的本质特征。但如若停滞于自然界的现象,而无文化元素的参与和交融,环境哲学的困顿将会在现象与抽象之间迷失。而文化元素的加入,又必须在自觉的前提下进行,它一方面是为融合确定边界,另一方面是为渗透找到根据。以对人类与自然界高度负责的精神,文化自觉与环境哲学都有着共同的使命:欣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民 《社会》2019,39(6):87-120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ARD)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世界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趋向。本文探究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及来源 ;立足娄底地情 ,分析了其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现娄底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乡约的诸属性及其文化原理认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乡约是传统社会乡民基于一定的地缘和血缘关系,为某种共同目的而设立的生活规则及组织。乡约最初形成于中国,后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成为东亚社会共同的法律文化传统。传统中国的乡约有其时空性、价值性和法律性。乡约不是国法,但在乡民的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法的作用,是中国传统社会秩序构造链中的重要一环,其内贯一极二元主从式多样化的文化原理,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结构和文化理念相契合。近代以来,乡约总体上呈现出消解的趋势,但至今仍有各种流变形式,认真对待,合理改造,必有益于中国类型法治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alectic of place and community identity in Mount Pleasant, a multi–ethnic and multi–class U.S. neighborhood where definitions of place are hotly contested among its residents. In a grant proposal for public toilets, Mount Pleasant writers use linguistic strategies such as presupposition, deixis, and contrast, coupled with discursive themes of filth and geography, to construct a core of the Mount Pleasant community. The writers place themselves and people who share their values in that core, and immigrants at the margins. These strategies serve as a discursive type of spatial purification practice (cf. Sibley 1988) through which the grantwriters set up a moral and spatial order where they and other core community members are deemed to use space ‘appropriately’, and thus inhabit positive moral positions, while immigrant community members’ imputed ‘inappropriate’ use of space is used to construct negative moral positions for them.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increasingly appreciated for their explanatory power in developed societies, marital search models have yet to be widely applied to developing nations.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marital search models to marriage timing in Mexico. The analysis compares separate models of union formation for men and women that include individual and marriage market predictors. Results show that union formation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uncertainties surrounding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arriageable partners. Improvements in women's economic position do not diminish the attractiveness of marriage, as female independence arguments would suggest. Instead, they are a central force behi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behavior in Mexico. A central transformation identified in the analysis is the reduction in sex differences in age at marriage as women expand their education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但其思想是矛盾的 ,这种矛盾同他的王室地位和先秦时期的夸饰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矛盾并不影响其人格的评价。韩非子是个爱国者 ,其人格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18.
用联想神经网络设计的信道均衡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联想神经网络在数字通信信道均衡器实现中的应用,讨论了其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并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opfield联想神经网络实现的信道均衡器具有比传统线性横向均衡器更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英语时,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拟从词汇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和西方现代历史文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篇章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精神上的反映,包括意识形态和其他一切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对经济、政治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是由农业封建主义文化在近百年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的,它的前进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