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2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俊鸿 《民族学刊》2011,2(4):8-17,91
一年多来,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工作已经结束,在邛崃南宝山居住的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永久定居点的生活。然而,由于定居地与迁出地在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羌族移民文化适应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为未能充分利用南宝山当地的资源,借助现有生计方式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考察报告将从南宝山异地安置政策和产业规划出发,着重考察羌族移民的生计转型及对家庭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并结合南宝山当地农民生计方式的访谈资料,对异地安置点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2.
1920年12月16日甘肃海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本已贫瘠的甘肃以重创。由于多种因素,这次地震所带来的损失比发生同等强度地震的其它地区损失更为严重。中央政府救灾态度默然,救灾重任让渡于民间,各地方团体及地方绅士相继肩负起救灾重任,积极组织赈灾,使灾后损失降到最低。但一个健康的社会,赈灾需要政府的公共救济与民间的自我救助相结合,不论政府还是公民都应承担起使社会正常有序运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33.
汶川大地震以毫无争议的事实,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对中国年轻一代群体的片面看法,各种媒体对“80后”的成熟表现进行了积极的报道和宣传。重新审视中国“80后”的思想特点,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4.
以日本东南海大地震(1944)和三河地震(1945)两次地震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报纸和广播对地震的报道情况分析,得知媒体对这两次地震未能展开详细、深入的报道,媒介在灾害中应发挥的功能让位于战争宣传需要。结合两次地震发生时的社会背景,得出媒介对于灾害事件功能失灵的原因在于受当时媒体管控体制限制的结论。相关新闻检阅史料,有力地佐证了在强有力的媒介管制体系之下,媒体面对灾害事件的发生"让位"功能,完全成为服务于战争的舆论工具,揭示出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媒体报道的军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援建人员的生活质量,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对2009年2-5月112名江苏援建人员和100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援建人员在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得分高于当地居民(P〈0.01),而援建人员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得分则低于当地居民(P〈0.01)。结论:需要加强对援建人员自身健康状况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36.
汶川和海地地震后20天抗震救灾的不同效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优越性.与海地政治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拥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以人为本的高尚政治价值、集中高效的民主政体、先进的政党领导、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和高效的政治效能.  相似文献   
37.
灾害是人类无从避免而又必须面对的突发现象。它使人类诸多道德矛盾在瞬间交织爆发,也因而成为进行伦理学研究的最佳场域。灾害伦理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有:灾害成因的伦理解释;灾害降临的伦理应对;灾害救助的伦理维度;灾害抚慰的伦理实施等。  相似文献   
38.
包头5.3地震建筑物结构震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内蒙古包头市5.3地震建筑物结构震害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9.
"民族志(亦称民俗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灾害民族志"是将"民族志"用于减灾防灾研究的大胆尝试。它通过对选定的灾害经历者进行田野采访,收集大量个人采访资料并进行整理。通过灾害经历者自己的表述来了解和重现灾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人们面对灾害的反应,从中总结出规律和重要经验教训,对灾害应对和应急管理人才培训很有意义。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较为薄弱,应以汶川地震救灾减灾为契机,尽早开展巨灾灾害民族志研究。  相似文献   
40.
灾后重建是保障地震灾区群众重归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那么如何测量灾后重建绩效,哪些因素会影响灾后重建绩效?文章回顾了灾后重建绩效相关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认为效果和效率是灾后重建绩效的两大方面,以"消除灾害影响并恢复到灾前水平所用的时间"作为衡量灾后重建绩效的标准,能够反映灾后重建的效果和效率,具有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灾后重建绩效的分析框架和测量方法,并选择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作为案例,对三次地震灾区的重建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简要分析了绩效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三次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如期完成了灾后重建目标任务,但因存在灾害程度不同、对口支援质量不同等原因,三次地震灾后重建绩效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