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6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230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1646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41.
蒋建国 《云梦学刊》2002,23(6):39-42
唐代湖南科举总体状况较为滞后。仅考中25名进士,但湘南地区产生了湖广第一个状元,也是进士分布集中的地带,其原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42.
比较欧美国家对现时代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组织与功能难题的不同回应形式 ,可以全面地评述包括政党的界定与分类、政党的功能、政党体制及其不同类型划分等方面的政党体制理论  相似文献   
643.
当今西方修辞文化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主张,不再把隐喻单纯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是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通过对“相互作用理论”(interactiontheory)和“映射理论”(mappingtheory)的透彻理解,使我们明白隐喻是涉及几个不同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喻义联系。由于认知模型(cognitivemodels)的相似性致使不同语言的隐喻会呈现出相似性。然而认识范畴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隐喻效果,可见认知模型最终又受文化模型(culturalmodels)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隐喻产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44.
东、西部吸引FDI的区位比较和西部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莉萍 《兰州学刊》2004,(5):118-120
如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所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区位分析 ,比较了东西部的区位因素 ,得出了西部区位定位 ,努力培养和创造西部的区位优势 ,从而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645.
论湖南近代反洋教社会动员的乡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曙光 《云梦学刊》2003,24(3):41-45
湖南近代连绵不断的反洋教斗争成为卫道救时的传统乡土社会动员的又一翼;盲目排外、护卫圣道、维护伦常、忠君救主、闭塞迷信、固守陋俗,以及在思想上以封建落后思想甚至迷信乩语来指导,使用原始落后的武器,以乌合之众采取大轰大嗡的打、砸、抢、烧、杀、谩骂和制造讹言等为主要斗争方式,都是反洋教的局限性;反洋教的社会动员被蒙上了一块乡土社会灰头土脸的色布。  相似文献   
646.
在西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人的主体性意识已经觉醒。西周人文精神觉醒的深层表现是周人极为可贵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周人从立国到灭商后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中含有重要的敬德与保民思想。礼乐作为一种宗教仪典形式,并延伸为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行为规范,在西周建立之前的夏商时代就已形成。伴随着社会生活领域人文精神的觉醒,西周的礼乐文化价值重心已由崇尚自然和天命鬼神向礼乐文明演进,并具有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调整人际关系的政治道德功能。西周后期,礼逐渐实现了转化,并因此而成为西周文化的重要表征。这是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基础。西周时期形成的人文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7.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与西部地缘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4,17(3):85-89
冷战后,我国西部周边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地缘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加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确保国家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648.
中国古代及西方关于道德与法律的结合这一问题的讨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由此形成了"德治"和"法治"两种不同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及西方道德与法律结合的思想进行评析,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相协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9.
孙立新 《文史哲》2003,4(5):40-47
19世纪 30年代起 ,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为后盾 ,在中国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 ,包括布道、建立传教站、举办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等。然而 ,传教士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而是要实现片面的宗教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征服 ,要按照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改造中国。 19世纪德国新教的中国传教具有明显的“文化帝国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650.
蒋重跃 《河北学刊》2006,26(3):98-100
对于中西古代文明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刘家和认为,中国古代虽有夷夏之别,但夷与夏可以互相转化,这种夷夏互转的过程,就是华夏化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古代,以中原为中心的对流活动有效地推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晁福林认为,从远古到夏商时期,人们的历史观念的主干是对于氏族传承关系的记忆。周代的历史观念与史书体裁依然没有越出氏族史、宗族史的藩蓠,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完备体例的国家史在秦汉帝国时代才得以出现。杨共乐对国家起源问题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恩格斯所说的"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并非是指奴隶主和奴隶,在国家起源的原因问题方面,恩格斯虽然更多地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但其从未断言这是国家产生的唯一根源。蒋重跃认为,周代封国与希腊城邦间的相似之处表现有四,即古代中国的"国"字与古希腊文的"城邦"一词在含义上有相通之处;殖民活动;小国寡民与独立性。二者间的不同之处有二,即两重性与单一性之不同及发展前景不同。易宁以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为代表,对古代帝国形成过程的 "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进行了探讨,认为统一与征服是区分古代帝国性质的重要依据。刘林海对罗马帝国的命运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无论是从历史层面还是从认识层面上,罗马帝国的命运都是既断又续,断续并存(转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