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95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379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1570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Marriage & Family Review》2013,49(1-2):23-46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952.
近代中国知名社会活动家容闳,一生历经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过程。他以“西学东渐”为职志,为挽救民族危亡和谋求社会进步,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助其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有助于认识容闳现代化思想生成和演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953.
以对比修辞学和翻译研究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对比修辞学的概念、内容,再从翻译的定义等方面概述翻译研究,继而对对比修辞与翻译研究的关系进行评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这两门学科的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954.
基于对嘉峪关市新城镇3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以第二、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对照,对西部农村女性性别意识现状进行历时性和地区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女性性别意识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当前全国女性性别意识相比,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并反映出诸多的矛盾性。据此,从地域发展、培训教育、宣传普及、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5.
河西汉塞是伴随着汉武帝攻伐匈奴的战争而构筑的,在河西汉塞的构筑过程中,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汉王朝建立的边塞防御体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推进了欧亚交通及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56.
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公正思想的展开具有鲜明的逻辑进路。古代西方伦理学热衷于从社会层面讨论公正问题;近代西方伦理学热衷于从个人层面讨论公正问题;古代和近代西方公正思想都把公正理解为一种内在的美德,而现代西方则把公正思想推向了外在的制度层面。  相似文献   
957.
泰戈尔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是倡导民族之间的道义法则,正确认识民族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则是泰戈尔倡导的民族之间的道义法则的内在核心。泰戈尔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就断言西方民族主义已到黄昏时刻,在于泰戈尔认为西方民族主义违背了民族之间的道义法则,对于东方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泰戈尔认为应该遵循民族之间的道义法则.彰显民族的道义之光。道义法则不仅构成了泰戈尔评判民族主义走向的重要标准,同时在近现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也有着诸多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58.
西方经济思想传入我国,成为中国人变革国家寻求富强之路的重要思想资源。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西方经济思想影响我国意识形态的历程告诉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西方经济思想的正负影响,坚持批判吸收的原则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和传播方式,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夯实增强社会主义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959.
960.

Stor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organizational life that scholars have studied from many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this paper, we contribute a new way of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stories. We use a concept from classical rhetoric, the enthymeme, to help reveal the particular underlying "logic" contained in the story form, and we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logic accounts, in part, for the engaging nature of the stories. We show that storytellers use enthymem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stories and also that scholars can use enthymemes to analyze stories. Understanding the enthymeme and its use in the story form enables interpreters to disentangle the argument often embedded in a story and to surface meanings that are implicit and powerful. In this paper, we focus attention on and examine such implicit meanings in four organizational stories of change in two city administrations,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role of enthymeme in organizational rhetor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