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6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113篇
人口学   34篇
丛书文集   1226篇
理论方法论   338篇
综合类   4922篇
社会学   9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古希腊的神话系统中,第一代天神鸟剌诺斯是位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东方古国腓尼基也并行不悖地流传着有关乌剌诺斯神族的故事。谱系和情节的相似导引出了在该二者间必然存在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论题。考古学研究证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亚述一巴比伦创世史诗《埃努玛一埃立什》和小亚细亚一带古代赫梯人中流传的库玛尔比神话同古希腊的鸟剌诺斯神话存在着极其相似的对应关系。同时,希腊的宙斯、腓尼基的气象神、巴比伦的玛尔杜克作为乌刺诺斯神族的后续天神,在位格和神话形象上也都存在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上述种种,无不明证着在希腊神话和古代东方神话存在着交流互渗、彼此影响的互动关系,乌剌诺斯神族故事即为这种文化交流提供了明证。  相似文献   
992.
本篇侧重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红楼梦》哲学是“无”的哲学,是“心”的哲学(形象性的心学),其最高的哲学境界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其哲学视角是“天眼”、“道眼”式的大观视角。其哲学方式是好与了、观与止、色与空、阴与阳、真与假、是与非相通为一的“不二法门”。《红楼梦》作为异端性诗化的心学,与儒、道、释相关而自成一格局。  相似文献   
993.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钱学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结构,总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了"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的观点。他建议建立科学技术业,并将其作为新产业革命带来的第四产业。同时,他坚持要开展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此外,根据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经验,他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理论。他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4.
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实现了从历史之外回到历史之内、从抽象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哲学革命,即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念的彻底革命,使作为“现实中的个人”一种属性的形而上学本身重新回到人身怀抱里;它是“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唯物史观的历史是指包括人所遭遇到的自然和思维在内的“人类史”。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不是以本体论或存在论为核心的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95.
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关注"存在"问题的研究.这样的形而上学就是西方哲学的基础.而由于在中国哲学里缺失了"存在"这样的词语,因此,中国的形而上学同西方的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哲学里的形而上学主要是宇宙论和人生哲学,走的是自然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996.
1950年代,李泽厚将黑格尔的“理念”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进行了成功的嫁接,实现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化。1980年代他把康德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加以唯物化,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这就是李泽厚的“移花接木”法。李泽厚哲学是工具论哲学,它是起点,也是贯穿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线索。中期李泽厚提出建立主体性哲学,后期又提出“情本体”。进一步强调了感性、偶然性和情欲论,但是,“情本体”和“工具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张力结构。因此,工具论在学理上桎梏了他学术发展的潜力,使之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为了突破这种理论上的尴尬局面,李泽厚把马克思主义与康德三大批判相互参照,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历史观来改造康德的先验主体性。李泽厚试图将“先验”变成“历史”,这历史不是黑格尔所言的“总体历史”,而是具有人类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他同时要推翻两个哲学家,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导致李泽厚的“主体性”变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哲学概念。概念语义之间经常产生矛盾,相互抵触,貌似严密,实际上逻辑欠缜密。虽然他自己生造的词语很多,但还是掩饰不住内部体系的紊乱。  相似文献   
997.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之争是流贯西方哲学史的基本问题,经修正的本质主义较之反本质主义更具说服力。一些文学研究者追随反本质主义思潮提出文学反本质主义,但对本质主义和本质论缺乏必要区分。他们没有注意到西方美学界反本质主义的失利,对一些西方文论大家的本质主义也存在明显的误读。因此,文学研究中的本质追问涌现着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8.
透过后现代独特的对话视角,不难发现数学不论是在内容还是思想观念上,都经历了一个从反思到超越,再到逐步重构的裂变和聚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功能由解释自然下降为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逻辑体系,并进一步完成对理性基础的自我解构。当代数学和数学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其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其庞大深厚的体系,成为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洋节日"搭乘西方文化的快车迅速传入中国,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留存及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所以,在当前"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对待西方节日文化应保持理性的文化自觉,不但要充分认识传统和现实,实现传统节日文脉精华的传递,还要与西方节日文化进行和谐对话,通过现代化的调试,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和丰富的营养,不断地提升其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00.
试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西方文化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的,是不断地跃进、不断地相互否定的,而中国文化则常以“不变应万变”。本文从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及分析方式等方面比较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优劣之处,从而使中国文化能取长补短,成为领导世界文化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