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小说《寒冬夜行人》为例,分析后结构主义小说的叙事特点和功能,进而探讨这部小说在 颠覆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建构后结构主义即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2.
道教建筑并非于某个时点上突然出现,而是有着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也绝不是沿着某一路径作线性的衍化。从整个发展历程上把握,道教建筑的衍化呈现出有章可循的脉络特征,大体上说,道教建筑经历了由早期道人们用于修炼的山中石室到汉末五斗米教“领户化民”的教区,又到魏晋“斋戒致诚”之所的靖室,再到南北朝时期“以道化民”“招揽幽逸”的道观和道馆,最后到隋唐国家祭祀及祀神之用的宫观这一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23.
关于《黄庭经》内外二景经成书先后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黄庭外景经》先出之说可以得到三个方面论据的支撑。首先,《黄庭外景经》原为天师道典籍,并且现存的金石文献显示,内外二景经在遣词上有着明显的完善过程;其次,内外二景经传经祖师和说经道君在仙真谱系中存在品阶差异,说明《黄庭内景经》为上清道士所构造;再次,《黄庭内景经》中存在的众多有关上清道法的术语,在《黄庭外景经》中却全然不见。这些道法阶次上的差异,显露出置上清派于天师道之上的隐秘判教意图,可以进一步支持《黄庭外景经》先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4.
成都是刘备一生中最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福地、风水宝地。自取成都后,刘备的命运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本文论述了刘备从取成都、称帝成都再到入葬成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5.
作为十月革命的高潮部分,攻占冬宫这一历史事件为学术界关注的程度非常之高。长期以来,国内几乎所有关于十月革命的论述都会提及这一事件。但是,冬宫究竟是如何被攻占的?相关论述的矛盾之处甚多,也不乏不够严谨的表述,而理清攻占冬宫的相关问题对于全面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明朝开国首开礼乐二局以重建礼乐规范,本着制乐以节乐的礼乐原则和功利性的礼乐观,洪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乐制作,如制定礼书乐典,设立太常寺、教坊司、钟鼓司等礼乐机构,建立以教坊司为核心的乐籍制度等,意在通过礼乐制作,将本属于俗乐的乐府小令、杂剧百戏等纳入到雅乐系统,以雅乐规范俗乐,并最终实现礼乐一统的目的。而这一系列礼乐制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杂剧戏曲等俗乐的兴起开了方便之门,宫廷戏剧在洪武朝开始趋于复苏。  相似文献   
27.
通过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认定甲骨文中的春与夏是用薏苡的生育期来表示,秋与冬是用薏苡的形态变化表示。这种用同一物种的物候期表征四季的方法是更精确、更科学的,这种理论成果远在母系社会就已完成也是薏苡图腾崇拜的反映。  相似文献   
28.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明清进士的重要样本采集库,对于学界进士群体的社会史研究已经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众多学者根据该书所载明清进士的籍贯进行分省、分地区统计, 以期发现古代人才的地理分布规律。但是,至今尚未有人撰文探讨过该书的进士籍贯刊误以及此类刊误对相关量化统计研究有何影响的问题。这些刊误,主要表现为省际进士籍贯刊载互误和省内籍贯刊误两大类。本文并指出其他3类刊误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9.
对萧绎所存的 12 3首诗歌进行了分类 ,从而得出结论 :萧绎的诗以表现男女情爱为主要内容 ,且带有明显的娱情、游戏的倾向 ,因此 ,他是齐梁宫体诗创作思潮的代表。继而探讨了萧绎诗歌的艺术特色 :香艳而纤巧 ,意简而文繁 ,工整而圆润。  相似文献   
30.
潘·沃伦的小说《黑莓之冬》创作于1946年,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仍处于较为匮乏状态。本文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别从逃避成长——被迫成长、激励成长——自觉成长、温室成长——现实成长三个方面分析《黑莓之冬》的成长小说特点,并归纳提炼出小说中表现成长主题的艺术手法,包括双重视角、逆向顿悟、意象象征等,为批评和理解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