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本文论述了国际上三个主要学派--李嘉图等价、新古典、凯恩斯学派关于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观点,而后对各学派的主要假设、宏观经济效应(主要从投资、消费、国际收支角度)加以比较。最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基本假设和相应观点,并对如何积极发挥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各国政府日益加强了金融监管措施。主要有 :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主要国家联合干预国际汇率市场 ;金融监管标准国际化——巴塞尔协议 (资本充足性标准 )与金融市场风险综合、及时评价。在发达国家 ,过去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局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的情况各占一半。但是 ,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开始进行中央银行制度改革 ,在强化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同时 ,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 ,交由另外的政府机构承担 ,以适应金融领域混业经营的新潮流 ,即将银行、证券、保险三方面的监管机构合并到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文章着重讨论美德日三国国内金融监管新趋势 ,以及由此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监管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智能机器人的机械图理解,这一理解过程包括机械图三维模型的建立,利用了人理解三视图的知识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组合体的三视图中提取出具有三维信息的基元体,并由基元体形成组合体的三维结构;零件图的理解和装配图的理解,整个系统采用了类似于专家系统的结构,对系统的改进可以实现加工机器人以及装配机器人的目标理解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照索绪尔区分共时性现象和历时性现象的思路,力图从感性认识的时间特点上说明人类意识的特性.我们首先确定动物与人的网膜象信息处理系统是历时性的动力学系统,但是人类语言活动已经明确地显示人脑又是共时性的信息处理器.本文依据贾德的视知觉实验对人脑的映象库和映象翻页机能做了详细叙述,指出人脑的映象勾连操作是人类感性认识的重要部分.人类的双子结构和双维度的映象动力学体系,使人脑截然不同于动物,人类依靠自己独特的感性认知、记忆和语言功能拥有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环境和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5.
视觉是人类最凸显的感觉。视觉是人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基本来源。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原本是对于视觉概念域的描述的词,随着词义的引中和发展,带有了与思维意识活动有关的喻义。本文从实际语料出发,阐述英汉语中视觉词的思维活动喻义。  相似文献   
16.
人学视野下的当代教育与教育的人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人学缺失的现象。这显然与时代潮流相违背。要纠正这一偏差,必须从人学视野审视教育,同时提倡教育的人学取向。人学视野下的教育旨在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的人学取向则最终应该落脚在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英美生态批评是西方环境危机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研究流派。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首先将环境关注与生态思考溶入到文学研究,并以"生态批评"命名这种文学批评方法。随后由于相似的时代背景加上美国生态批评的启发,英国学者也开始在文学研究领域探索生态批评。他们都意识到生态思考对文学研究乃至人类文化的重要意义,共同探索一种蕴含生态关注的文学批评方法。而英美各自的自然风貌与文化特性又使两国的生态批评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研究倾向,二者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与生态批评总旨下,从不同角度进行生态批评理论探索与研究,形成各具特点的当代生态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8.
Jim Jose 《Social Identities》2017,23(6):718-729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think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wo novels by José Saramago, Blindness and Seeing. Both novels tackle directly a central, if not the central, signature metaphor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namely that of ‘seeing the light’. This metaphor takes many forms and recurs throughout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as a source, legitimiser, and validator of knowing, and perhaps even a guarantor of knowledge. In particular, this metaphor has served to make knowable whatever it is that is signified by ‘the political’. By extension, it also means that whatever might be outside of this epistemological frame is rendered unknowable, if not unthinkable. Both of Saramago’s novels provide a fruitful means to recalibrate how we might know ‘the political’. The novels call into question the epistemic signatures that frame our commonly accepted understandings of ‘the political’ and in so doing provoke us further to question how we might move towards unlearning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political.  相似文献   
19.
张法 《河北学刊》2012,32(1):16-19
Image(形象/图像/意象)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对话和美学对话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在西方主要与三个方面相关:由主客互动而来的影像,主体心理运行的意象,由主体外化而成的艺术形象.这三个方面为image在中国的三种不同译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加强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就现有研究而言,学界对人工智能科学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对人工智能的理论观照和人工智能助推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向度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问题意识不足、对话缺失、教育工作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未来需要在辨识与辩证中明晰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的问题域,在科技与文本中推进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态建设,在阵地与场域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