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919篇
社会学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自主学习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虽然中国内地的外语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意识上与西方学生无显著差异,东方文化下的集体主义和传统的教师权威思想都表明,在教师指导下的后摄自主结合小组学习可以成为中国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基本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以小组或项目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今后探索与实践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中华文化与海外华文文学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文文学始终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形成了围绕着中华文化核心的几个基本母题。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乡土与故园、祖先与家族、接续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冲突、兼济与独善的忧患意识都是海外华文文学历久弥新的基本母题。分析与理解这些母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修养水平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阐述,论述了德、美、才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美"在德才兼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从审美修养是德才兼备人才时代品格的重要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等方面阐明了必须注重培养审美修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深刻理解责任、责任感、责任意识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去尽职尽责,避免许多问题的出现,避免造成各种矛盾的激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明确责任和各个方面具体工作的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的权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96.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是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者一旦具有了良好的元认知意识,就能根据学习任务对学习过程自主地进行计划和安排,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选择学习策略,并不断地对学习策略进行调控和评估,必要时进行修正和调整。本研究提出将元认知策略培训与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英语听力策略培训相结合的设想。该研究表明: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的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  相似文献   
97.
鉴于国内的许多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语言的探讨和表层文化的分析上,试图从行为意识的角度出发,就思维定势、偏见意识和价值观念三大因素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从而使学习者排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并从跨文化交流中获得益处。  相似文献   
98.
99.
林白一直不遗余力地叙述女性的隐秘经验,坚持解读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作品彰显了女性生命的本能欲望。林白早期的小说是在女性隐秘的内心经验中寻找自我,她中期的小说开始探索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在第三阶段林白将女性放置在自由的生存状态中探讨女性的生命意识。林白的创作脉络验证了女性唯有处于自由无拘束的生存状态,最大程度地不受伦理和世俗的约束,才能够拥有自我本真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00.
对文学语言的形式化思考,是西方文论发生现代转换的内在动因。从形式语义的直观、自足维度来切入和界说文学审美性的研究途径,亦构成了文学语形批评的范式效度与限度。一方面,它带来了新的分析客体与规范,拓展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视域框架,深化了人们对于文学构成的审美认知;另一方面,它又陷于传统的文学还原论窠臼,无力涵括文学与"语言外"事物之间的复杂关联,从而难以对文本生成的运作机制及意识形态效果作出有效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