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68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是古代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她与嵩山因缘际会,留下诸多遗迹与碑刻,其中一些诗歌正史阙载,是靠碑刻传下来的,可补正史之不足。对嵩山武则天诗碑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武则天嵩山活动、文学素养以及对初唐诗坛的引领和激荡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吴地剑舞考     
作为吴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剑舞具有其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论述了吴文化背景推动下吴地剑舞的产生过程及其与吴文化的历史关联,阐述了剑舞在平稳发展期、鼎盛时期、多元融合期以及当代发展时期的不同状态,详细论述了剑舞在唐代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总结了剑舞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3.
国格是国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所在。苏武历经十九年磨难,始终不移大志,以自己的人生秉承儒家国格伦理,并给予彰显为:尽忠守节、忠君爱国;生死度外、死守大义;自强不息、高风亮节。新时期,弘扬苏武国格伦理,一是有助于加强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有助于塑造和完善当代青年诚实守信的理想人格;三是有助于加强当代青年意志力的培育;四是有助于加强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4.
吴文化的许多深层内涵与地方性特点的表征具有普遍联系,从地方性特点的角度来研究吴文化,梳理吴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对内外部社会历史的影响,对丰富吴文化研究成果、拓展吴文化研究空间大有裨益.研究平湖诗社与吴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切入点.平湖诗社具有很强的家族性,姻亲关系在结社与相关团体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时间与地点的分布上相对集中,重要而较有影响的诗社集中于清前期,地点上则相对集中于东湖、乍浦等几个人文渊薮的重要地区;诗社往往具有明显的传承性特征,初期的重要诗社,后来均有续社之举;诗社活动以寄意山水、怡养性情为宗旨,较少涉及政治与尘事.  相似文献   
105.
元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宁静淡泊,超然物外”思想意识成为元代绘画的精髓,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为首的山水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为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吴镇以画隐选题材著称,在元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对吴镇的山水画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来了解和揭示其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6.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事件营销可以迅速吸引媒体与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吴学源和《艺术评论》的名誉侵权事件,为"营销大师"宣科借势与造势,两年时间共计催生了21篇云南省内报纸报道,形成社会热点讨论话题,极大地扩展了宣科本人与《纳西古乐》的知名度。本文对2004年~2005年的报纸内容进行分析,逐步还原了这次事件营销案例,重现其话题构造、议程设置及传播扩散历程,并揭示了事件营销所具有的新闻、广告与公共关系效应。  相似文献   
107.
诸葛靓之父诸葛诞因司马氏征其入洛阳而在扬州举事,并派长史带其小儿子诸葛靓等往东吴请救兵。后诸葛诞败亡,而诸葛靓留在东吴为官。他曾任右将军,在吴亡前已经升为大司马。诸葛靓本人在德、才方面应有过人之处。孙皓即位后不久,诸葛靓参与平定施但之乱,后来还曾与丁奉一起率军北伐。西晋灭吴之役中,孙皓派张悌、诸葛靓等率军渡江,欲以主动进攻改变被动局面,但此役孙吴军队大败。吴亡后,诸葛靓先藏于其姊琅邪王妃家中,后回到故乡,并始终拒绝出仕。他与嵇绍二人在仕隐问题上的抉择与在忠孝问题上的抉择是相联系的:或以仕显忠,或以隐明孝。诸葛靓并不能说是孝而非忠者,他出仕于东吴期间对该政权是忠诚的,而他对西晋政权并无效忠义务。  相似文献   
108.
“立宪运动”是晚清兴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吴趼人的多部小说对其有充分描写。研读这些小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立宪运动的质疑、否定和超越,体悟到晚清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思索与选择。无论从特定视角描绘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画面,还是完整描述立宪运动带给国人的复杂感受、勾勒知识分子感悟立宪的心路历程等方面,吴趼人的小说创作均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论述北宋咏物赋借物言理的文化现象,分成借物阐儒家之理、借物言释家之理、借物述道家之理等三个部分,并分析了宋代理学糅合儒、释、道三家学说的思想表现。  相似文献   
110.
《南行记》中的"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切近鲁迅所说"中国新青年",同时也最切近世界性的浮士德精神的人物。"我"在《山峡中》中的经历,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浮士德冒险"故事。小说全面展示了作为现代人的"我"如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不同的生活世界中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造就自己行动的哲学的内在机制,创造了一种永远向着未来展开的现代性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