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37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1.
新时期汉语新词新语的爆发式产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探讨了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的界定问题、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中“X”的语义与功能特点以及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12.
513.
本文避开X假设和Y假设孰好孰坏的争论,试图通过对于X理论和Y理论不同适用范围的比较,寻找到在组织设计中两种理论各自的优缺点,并通过对于组织设计基本内容的划分,对两种理论在组织设计中的选择性适用进行了匹配.  相似文献   
514.
"要X就X"作为一种典型的框式结构,对它进行全面研究的并不多。从语形、语义、句法、语用等多角度进行考察,可以深入我们对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15.
中古汉语中,"VP-neg"式反复问句句尾的否定词"不(否)"开始虚化并由此造成了该式的分化。对于"是X不(否)"式中"不(否)"的词性,学术界一般仍将其视为否定副词。但是,否定判断句的发展状况以及与"是X耶(邪)"式的对照表明,该式中的"不(否)"已经虚化为语气词。近现代汉语中的"是X不"式反复问句并非直接承续于中古汉语的"是X不"式,而是来源于对"是X非"式反复问句中否定词的替换。  相似文献   
516.
"一X就Y"句式是以句法标志"一"和"就"前后呼应而成的一种句法结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一X就Y"可填充的词类以及"一X就Y"的四种变式句等方面对"一X就Y"的句法结构进行考察,分别对"一X就Y"句式中的句法标志"一"和"就"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概括了"一X就Y"这一格式在整体表达功能上的连贯性、量多义、非凡性等多种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17.
卜训琴 《职业》2022,(10):44-46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中职学校而言,若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培养高质量人才。在培养中职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实施 “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学生就业道路和发展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1+X”证书制度的概念,并对“1+X ”证书制度对中职人才培养的意义展开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路径,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18.
杨润丰 《职业》2022,(5):30-32
通过建立校内学分银行机制,有效推动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本文深入分析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在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深入探讨校内学分银行建设及如何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19.
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表示言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属于评价态度标记语,句法功能多样。该结构来源于百度贴吧,其中大部分“谓词性成分+子”可以扩展为“谓词性成分+的样子”。当“样子”充当语用标记时,二者的句法、语用功能相同。“样子”前定语的性质、感叹标记“好”的修饰和“样子”的语义泛化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动因。  相似文献   
520.
大连方言中的“是不(是)X”构式整体不带有疑问意味,而是表示一种程度上的加重。这个意义无法从其各组分的意义推导而来,只能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构式整体来分析。这类构式除在语法上具有典型性,也反映了使用者的特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