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97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但近二十年来,它成为阅读理论的研究重点。传统的阅读理论把阅读过程看作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即从文本到人脑的过程。而现代图式阅读理论将阅读过程视为自上而下的模式,阅读理解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试图构建文本意义。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在外语文本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2.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根据图武理论,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在阅读时须及时建立、调用、激活和丰富读者相关图式.结合教学实践,重点介绍了在阅读前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3.
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理论侧重于读者的作用,强调理解是新旧信息在外部符号刺激下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反囿于语言本身研究的传统阅读理论模式。本文概述了图式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认为图式理论对我国外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4.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建构。以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空间隐喻理论为框架,对《雨里的猫》中不同的空间隐喻认知模式进行分析,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解读小说隐晦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45.
当代隐喻理论与经验主义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Lakoff和Johnson等人提出的当代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在回顾隐喻认知说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概念隐喻,并重点讨论当代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6.
认知语法的符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以具体言语行为为例,对认知语法的基本假设进行分析,指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系统,并论述音位和语义之间的符号图式问题。  相似文献   
147.
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除本身的计算意义外,还具有文化内涵。这种现象是用数字来理解和体验其他领域的种种观念,是联想、类比的结果,带有显著的隐喻性质。意象图式理论可用来探析英汉数字隐喻共性的认知理据,如部分-整体图式用以解释完美是数、整体是数,起点-路径-目标图式用以解释线性数量关系。意象图式对数字隐喻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8.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母语及母语文化在英语口语表达交际中不只是起负迁移的作用,母语图式提供口语交际的认知基础,同时母语文化图式可以作为英语口语文化背景的参照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有策略性地调用母语图式,运用母语认知和母语文化来辅助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9.
无线电陆空通话字母源于国际航空无线电空地交流几十年的实践应用,其独特的语音区分性与惟一性是通话语言有效命名、激活与表征和避免误解的前提条件。语篇语言线索提示和民航背景知识图式在标准字母源词文化语义丧失实现所指语义表征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消除了源词语义和文化干扰性,从而避免了交流歧义。  相似文献   
150.
Religious familism, or ideology about "the good family," has been central to the culture and practice of local religious comm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cent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the "Ozzie and Harriet" familism dominant among mainstream religious groups in the 1950s religious expansion has remained formative for many local religious communities in the intervening decades.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religious familism shapes how gender is symbolized and enacted in local religious communities and leads to differences in the meaning of religious participation for contemporary men and women. However, this work has been based largely on studies of white, middle-class religious commun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ideology and gender in three congregations chosen to exemplify those social locations where we would expect considerable distance from the 1950s "Ozzie and Harriet" ideal—one Hispanic Catholic parish, one African-American congregation in the black Church tradition, and one white liberal Protestant congregation that has adopted an open and affirming stance toward homosexuality and same-sex unions. We find considerable innovation in family-oriented rhetoric and ministry, and a range of gendered practices that prove considerably more inclusive than those found in previous research. We also find considerable symbolic affirmation of the value of more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and practices, particularly in the realm of the family, than we expected to find. We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how we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of gender in local religious communities and for the capacity of local religious communities to become truly gender-inclusive sp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