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民族学   9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48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1256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浸透南诏古风的巍山彝族朝山打歌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所获,结合文献记载,对浸透南诏遗风的巍山彝族古老节日二月八朝山打歌会过程、内容、来源等进行客观记述和析释。  相似文献   
12.
《周易》中"文"的内涵相当丰富,大体可分为"秀外"之文与"慧中"之文。前者即"文"的浅层意义,后者则通过"坤卦"予以体现,是具有含蓄之美的内在文采。《周易》中的"文"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论语》则在《周易》的基础上,将"文"对象化,自此"文"作为核心概念开始裂变。  相似文献   
13.
东京与香港时期是萧红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两个高峰期,而关于思乡主题的创作也成为她在这两个时期内最为成功的文学选择。本是同一文学主题的创作,表面上看都是作家当时为排遣寂寞、寻求精神寄托而做出的努力;但实质上,不同时期的创作却因作家在两地截然不一的心境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对喜德县博洛乡则巴村精准脱贫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则巴村脱贫现状对凉山彝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提出一些建议:一是 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再发展,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二是要加强村民文化素质教育,重 视科技教育扶持;三是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学习科学知识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四川省十项规 定为指导,助力移风易俗健康发展,规范凉山彝区婚俗中礼金、丧葬习俗中的攀比、生活中各种人情消费等。  相似文献   
15.
扶志是把脱贫的信心和志气扶起来,摆脱精神贫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贫困彝区由于长期物质缺乏,导致贫困群众精神 层面贫弱, “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凉山地区“扶志”的困难与传统民族文化陋习有关。应该抓住彝族文化特点展开扶志,重 点培养有双语能力的基层干部,把脱贫攻坚的精神融入彝语电影、音乐和壁画,以家庭主要劳动力为重点“扶志”对象。加强贫 困人口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打牢脱贫致富的思想基础,防止返贫。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兼用第二种语言有双语型及多语型之分,即有的只兼用一种语言,有的兼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语言。多语型的民族在不同语言的习得中特点及规律各不相同。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民族杂居等自然、社会环境有关;婚姻习惯制约多语兼用的特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迁也直接影响多语兼用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萧绎思想体系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萧绎生当中国历史上由南北对峙走向南北融合的历史时期的前夜,其思想体系呈现杂取儒、释、道而兼涉兵家、墨家、名家、法家、农家等众家学说之长,以成一家之言的杂家特征。这种特征是萧绎欲混天下为一统以成就帝业的政治雄图在思想学说上的反映,代表着已虎踞上位的江左北人武力集团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萧淑芳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5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处于艺术创作高峰期的萧淑芳,面临着新旧生活变化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这一点,在她1950年代的日记中有详尽的记录。通过对萧淑芳1950年代的日记进行梳理,可考察到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中,一个女艺术家是如何处理个人与外部世界、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丁玲与萧红的小说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一,丁玲的个性意识与革命意识相互交错、此消彼长;萧红由一位激进的左翼作家转变为自由撰稿人。二,丁玲顺应主流意识需要刻意展示农村革命进程与农民心理变迁,萧红关注东北农民的生存境遇,显示出革命意识与民族意识觉醒。三,丁玲依据政治理念,从社会分析角度对生活作出评价;萧红从生命体验出发描摹农民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所提出的"三纲"思想,其直接来源是韩非子"三顺"说.董仲舒运用易学理论,援法入儒,反映了汉代儒学对其他学派的融合与吸收,与先秦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大不相同.而"三纲"说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汉代外儒内法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郡县制政体的确立,客观上需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它的提出标志着先秦、秦汉伦理道德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