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9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作为一代考据学大师,戴震虽然在《仪礼》学上没有专门的研究论著,但他在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期间,曾从《永乐大典》辑录出李如圭《仪礼集释》一书,并对《仪礼》郑《注》文进行了精密的校勘。较之前贤,他的校勘在方法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发明,体现出自身治学的独到之处,为清代《仪礼》校勘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肖伟韬 《兰州学刊》2009,(4):203-205
元和文坛自负“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的元稹、白居易,二人除了文学同声相契、名位相等外,均有深沉的无嗣之忧,由于问题本身具有的回避性,向来是“元、白”研究中的盲点之一,一直没有人对此进行集中探讨。但是,通观二人创作,无嗣之忧实际上是二人生存心理的重要构成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不仅对理解“元、白”二人生存哲学的整体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对理解与之相关的整个传统文化心理意蕴也有着相应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张艳云 《唐都学刊》2007,23(1):26-29
两《唐书》对严砺贪污案有涉及,但只是一个大概而已。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严砺文》首尾俱全,对严砺贪污案记载得十分详细,从中可以了解唐代弹劾文的结构情况、官府之间公文的运作经过、裁判劾奏案件的大概程序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这桩贪污案始末的分析,可以看出唐代中后期吏治的腐败情况及宪宗朝对官吏贪污行为的惩治情况。  相似文献   
104.
"真文不分"是孔广森上古韵分部的特点之一,但就其所举《诗经》韵例分析,完全属于"真文不分"的的确没有几例.孔氏之所以"真文不分",主要是为了适应其"阴阳对转"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5.
唐文宗统治期间,发生过三次翦除宦官的斗争.大和五年文宗与宋申锡密谋除阉惨败,是其中的一次.由于王璠向王守澄告密,守澄、郑注反咬申锡一口,文宗屈服,造成所谓宋申锡勾结漳王谋反的冤案.这一事件,史书中记载简略,还有疑窦.但通过详征博引,旁搜远绍,并采用诗文小说与史书互证的方法,将使这次除阉斗争前前后后的真相得以复现.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程朱理学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二元对立并以前者压抑后者的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戴震重新思考了人性的基础、内涵等问题。他以“血气心知”来规定人性,把人性建构在自然实体的基础上,并从自然生成和社会构成两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血气心知”的人性内涵;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儒家的性善论进行了改造,表现出某些前近代色彩。  相似文献   
107.
明清文论家谢榛、李渔、王夫之、王国维对情景论予以了集中探讨,其内容主要体现在都深入阐说到情景交融的论题,对其必要性、内在关系、生成机巧、表现特征等作出了深层次的论说;其中,谢榛并对情景交融的适度性、虚拟性论题,李渔等三人则对情景表现的当下性、真实性论题作出了阐说。此外,谢榛对写景追求虚化空灵,李渔对情景的主宾界划,王夫之对情景表现与兴会的联系及写景的具体方式,王国维对情景二体的理论内涵等都分别予以了阐说。他们为古典情景论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8.
2007年《狼毒花》热播,播出频道多,重播次数多,收视率高,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热点。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电视从文化的角度对常发和甄一然两个人物形象进行了人性还原书写,展现了抗战传奇英雄的本真。  相似文献   
109.
黄初二年,曹植与甄后同罪,灌均所告发曹植之罪,正是有关曹植与甄后关系的弥天大罪。曹植确于延康元年四月去了鄄城,但不是就国,其时的身份仍然是临淄侯,其去鄄城乃是一个任性的行为。从《洛神赋》描写的情况来看,其中不仅有大量明显的甄氏的身影原型,更有两人之间交往的细节原型体现。曹植所要反复申辩的,是两者之间最后的归结点,乃是“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相似文献   
110.
从拉康的心理分析角度来看,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反映了男主人公振保从主体的自我分裂逐渐走向自我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说中出现的镜子是一个关键的隐喻,在振保的自我认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暗示了振保在镜像阶段的心理发展。从对振保的自我认知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无论他生命中出现的是"红玫瑰"或"白玫瑰",振保真正需要的,与其说是"玫瑰",不如说是一个完整的自我认同。经由镜中之像,他逐渐建立起来一个统一的自我形象,自我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