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65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有关刘孝标《广绝交论》的写作时间,学术界主要有天监七年、天监九年两种观点。考察刘孝标在天监年间的行迹不难发现,天监十一年是刘孝标生平思想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界,他由之前的汲汲于仕途功名彻底转向拒弃名利、向往隐逸。这一思想心态的蜕变,是《广绝交论》一文的基本创作前提,该文即作于此年。  相似文献   
112.
《金陵十三钗》是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本兵、中国士兵、神父、中国女学生和一群妓女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人性的丰富与多样。作者更是执着于探寻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尤其是十三钗在灾难面前、危机关头舍身赴难的动人行为,传达出了一种人情、人性上的感悟与思考,与日本兵身上人性的泯灭和残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的审视、剖析和反省。  相似文献   
113.
边缘化的江淹——江淹“才尽”原因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淹“才尽”与永明体的产生是同步发生的 ,其“才尽”与南朝诗歌的这种“新变”有直接的关系。江淹无法适应新的文学环境 ,也无力改变这种环境 ,更无意去适应它 ,于是便有“才尽”之讥。远离文坛主流的江淹 ,事实上已经被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114.
83例患子宫内膜炎奶牛被随机分为5组,1—3组分别以30ml、50ml、80ml自制“宫炎宁”灌注于子宫内,4—5组分别灌注土霉素和氯霉素。结果表明:灌注80ml宫炎宁组综合疗效较好。1—3组共治愈6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91.94%。三个情期受胎率为82.22%,其疗效、配种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土霉素组(P<0.01),配种受胎率显著高于氯霉素组(P<0.05)。宫炎宁对急、慢性子宫内膜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但治愈配种受胎率急性为94.44%。慢性为65.38%,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5.
秦元 《齐鲁学刊》2003,(1):14-17
颜之推的《观我生赋》是一篇叙事性作品 ,其创作时间应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577)至静帝大象二年(580 )之间。此赋独特之处在于反思历史与观照人生 ,在于作者对故国、对命运的理性思索。而这种重叙事、重理性的特点与北朝文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6.
齐染时代是陶渊明这一化原型成型的关键而又重要的时期,陶学与陶渊明接受的成就都达到了南北朝时代的高峰。作认为,沈约用大量的史实完成了陶渊明这一隐逸化原型的打造。江淹第一次在学史上对陶渊明的诗风给予界定,第一次认定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开创之功,并首次确立了陶渊明的学创作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7.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描写了很多商业活动和各类众多的商人形象,小说中阐述了商人对价值观念的独特理解和认识,诠释了诚信观念是仁义道德的折射和社会交往的追求,可以从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商业活动本身的需求、社会交往以及作家自身的创作理念等方面观照小说中商人诚信观念及其产生的渊源,以及商人对诚信观念的守成.  相似文献   
118.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由于年代久远,文献缺略,所以有关他们的传说或后世的记载,有很多失真的地方.经过考证,认为黄帝的生地应在今陕西凤翔县境,炎帝的生地应在今陕西岐山县境,或在今陕西宝鸡市境.至于黄帝的葬地,汉代的记载本来是很清楚的,就是在上郡阳周县的桥山,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的大梁山.但随着后代阳周县名的迁徙,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也不断被搬家.直到唐朝才把甘肃正宁县东、与陕西黄陵县交界处的子午山当作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并把黄帝陵建在这里.炎帝墓在历史上曾一度失传,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只说是"葬长沙",并不具体.对此在宋代曾经作过一次认真的调查,终于查清炎帝陵的所在.神农氏和炎帝并非同一个氏族,现在人们往往把炎帝与神农氏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这实在是一个误解.当然这个误解也决非自今日始,至迟在东汉时就有人把神农氏与炎帝合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19.
炎黄称谓最初可能为氏族中杰出的族长人物名字,进而成为部族集群之血缘和精神的宗主神,最终发展成为部族集群的称谓.炎黄早期诞生、发展、迁徒的空间,是今之渭水与泾水流域,这是可以得到文献与考古资料互证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也就是距今8000多年至距今5000多年的"农业革命"时代应为炎黄时代.  相似文献   
120.
戊戌变法结束 ,严复致力译学 ,提出一系列保护译 (著 )者经济权益、精神权益的主张 ,希望借以整饬混乱无序的译界和出版界 ,具有首开中国近代保护译 (著 )版权之先河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