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6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50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Based on the topic of the “Bozhou Tusi”, we obtained 35 publications of Chinese journals from the 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 ( 2001 -2013 )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and make so...  相似文献   
32.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5):84-89,125-128
为了解“播州土司”研究的期刊成果,本文从中国知网上查询了2001~2013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有关“播州土司”研究的文献,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梳理,并从这三个角度对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33.
《胡杨女人》是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生产的蒙古族题材电视剧。该剧得以在央视1套和8套连续4次反复播出,与其在创作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不无关联,尤其突出表现为剧作的商品消费性特征明显,即注重讲故事、民俗文化参与叙事、自然景观的奇异化。该剧的成功为文化产业化时代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34.
大礼议可分别以"左顺门事件"的爆发和<明伦大典>的颁布为断限标志,分成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杨一清在议礼之初以在野元老的身份对"议礼派"观点给予重要的舆论支持,也为自己起复、入阁奠定了基础.身为内阁首辅,他广泛参与对大礼后续工作的处理,尽力维持文官集团的和睦,规诫世宗君臣进一步打击"护礼派"的极端行为.不能轻易断言张璁等人的做法代表"革新",而杨一清的努力是"因循守旧".  相似文献   
35.
论述了杨万里在庆元竞争时期的政治命运及其心态变化,揭示其内心徘徊于"仕"与""隐"间的矛盾苦闷心境.  相似文献   
3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想,对理解《典型的美国佬》的主旨有着崭新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特蕾萨身上所体现的阴阳合一思想、张家人的自我与"反自我"的阴阳转化思想和拉尔夫转变过程中蕴含的阴阳调和思想,尝试解构男女性别、自我与"反自我"以及东西方文化的阴阳对立,并且指出阴阳和谐是作家消解性别矛盾、人格分裂和文化冲突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37.
樊毓霖 《阴山学刊》2009,22(2):14-17
《长恨歌》主题历来颇多争议,在教学过程中亦常有“主题之辩”等疑窦。不管是暴露说、讽喻规正说还是爱情说,总觉得有失偏颇;双重或多重主题,尽管中庸,但又太过笼统。不妨在双重或多重主题的前提下,偏重情爱,偏重伤感,采用“讽婉”或“讽劝”等概念,就可较为准确地揭示《长恨歌》动之以情、婉转以劝并以帝王切身之痛而达到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将会更加切合诗的原意,而且还可以弥补或者中和学术界在定性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方面存在的分歧进而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8.
杨红樱的作品秉承"教育应该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的教育理念,充分张扬孩子的天性。其作品侧重树立成人是儿童童年的捍卫者、童心的守护者、儿童的贴心者和成长的引导者,并从这四个方面塑造了成人形象。  相似文献   
39.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成书五十余年来,以其平实晓畅而广布天下,但是其中句读犹有未妥处。笔者集其疑误十一则,予以商榷。  相似文献   
40.
商鞅的法律思想是其变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突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迎合了秦国统治者富国强兵的愿望,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冲破奴隶制羁绊的政治要求,尤其是他的"重罚"思想,对当时推行新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其区别于其他法家学派的特色。文章探讨了商鞅法律思想的内涵、历史根源及其对我们现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