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9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1053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11.
隋代以前两淮盐业经济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代以前的两淮盐业,学术界少有述及。两淮盐业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即已出现,两汉时获得了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封建政权更迭频仍,两淮地区屡遭战乱,盐政、盐制也不断变化,但因人们生活需要和国家对盐业的重视,盐业经济仍能曲折性地向前发展。这对"苏北在隋唐以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于苏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Floods and Climate Change: Interactions and Impac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ether the floods experienc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in Germany and in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are triggered or worsened by human activitie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a great deal of debate. Possibl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leading to increased flood risk include river regulation measures, intensified land use and forestry, and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causing a change in the global climat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latter by reviewing the existing knowledge on the subject. First, the relevanc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climate models for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flood risk under aspects of the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are described. Special consideration is given here t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ypical" spatial scale of climate models and hydrological flood models. Second, observations of trends in climate variables relevant for river flooding issues are summarized. Special emphasis is put on the Rhine and other German catchment areas. Third, the possibilities of model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ascade of flood risk" are summarized, introducing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meteorological, hydrological, and river hydraulic models.  相似文献   
113.
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70~90年代,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迅速崛起.曾国藩遣散湘军直接导致了哥老会的迅速蔓延;清同治年间,哥老会在两湖地区首先崛起,规模和声势已凌驾于活动不多、处于相对沉寂状态的天地会以及斋教等秘密社会组织之上;约在光绪朝中、晚期,哥老会势力从湖广地区伸展到长江下游,并在反对外国教会的过程中成为斗争的主角.至此,长江中下游哥老会的活动广为"世人所注目".  相似文献   
114.
澧水中下游流域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城镇比较密集 ,水力、矿产、旅游和生物资源都很丰富 ,实施流域开发条件优越 ,但也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趋同、城市规模偏小、流域经济运作不够协调、整体投资环境比较封闭、资源开发手段原始等因素的制约。战略上宜采取“点 -轴 -网 -片”开发模式 ,以资源开发为主导 ,把本区建成能源、建材、化工、轻工等工业发达 ,城镇密集的区域性经济走廊和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5.
魏晋嬗代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讨论颇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魏晋嬗代过程中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的考订,分析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原因和依靠的主要力量。对司马师在魏晋嬗代中的作用和功业进行了考证和阐释,并对齐王攸地位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6.
产业集聚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根据影响产业集聚的一般因素,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研究了长三角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空间演化路径和集聚绩效.文章认为,产业的集聚动力在于地区的竞争优势,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则加深和放大了地区的产业集聚过程;长三角的历史沿革、区位优势和中国转轨经济的体制改革特征决定了长三角省区经济空间演化的特征是产业同构;这种以产业同构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产业集聚并没有表现为省区经济之间的"重复建设"或者是"恶性竞争",基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廉价劳动力比较分工优势的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引起的外部性、市场扩大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成为区域产业同构具有正面绩效的支撑因素,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对相关产业的绩效存在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17.
长江经济带横亘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流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城市经济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体内容.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所在41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构成进行定量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总体分布及空间分异状况,并据此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水患与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 ,江汉平原上的城镇伴随着农业的发展 ,凭借交通优势迅速地发展起来 ,它们在促进商业发展 ,沟通内外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这一时期严重的水患又深刻地制约着这些城镇的繁荣。它破坏了城镇的建设 ,削弱了城镇功能的发挥。治理水患成为当时和后世人们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9.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加强南北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南粮北运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明代会通河疏浚以后,成为南方漕粮北上的必经之路,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枯涩之患多有发生,如何解决水的补给问题,成为保证通航的关键。在明代,会通河主要以泉水、湖水、河水为补给水源,及时地保证了通航。  相似文献   
120.
自黄河夺淮入海以来几百年间,淮河泛滥不止。国民政府成立后,专门成立了导淮委员会,参酌中外专家的调查结果,结合以往治淮的经验,制定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工程实施计划,同时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使得在抗战爆发前基本完成导淮计划的初步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