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89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宋元话本小说中插入大量词篇,这种词文结合的创作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契合了当时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这一独特的审美特征形成的背后不仅有着深层的时代背景原因,其具有的独特功能性,还对丰富话本小说的创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文坛湘军中,魏剑美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作家。他的长篇官场小说《步步为局》、《步步为局2:副市长》自出版后,迅速在全国热销。尤其是他的杂文具有鲁迅风骨,不仅文笔犀利,视角独到,而且思想深邃,逻辑缜密,给人以极大的阅读兴趣与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周作人与周作人的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深怀散文情结。"散文的周作人",意指周作人本身就是他所指认的言志的散文。他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性情情趣等无不诠释着他所命名的散文小品。"周作人的散文",可表述为散文是周作人的一种语言物化,是周作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是周作人精神私人化的一种表达。主体与文本这样地相生,在现代散文史上,周作人似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是没有自由的,但他却把这种不自由的心境转化为自由的形式(小品散文)表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还将现实中沉重的东西尽量予以化解,为自己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小品文是周作人心灵世界的自然流露,潜在文字间的那份“苦涩”不仅表明了他的一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还指陈着他心灵自由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以“批判——解构”为显在话语特征的鲁迅杂文具有其内在的、富于整体性的意义建构体系。对现代生命信仰境界的持续冀望,对生存虚无的反复透视、解构,是鲁迅杂文着力建构的深度意义体系。鲁迅杂文的这一意义体系建构还没有得到学界的自觉挖掘。鲁迅杂文对濡染着虚无主义气息,依附在虚无主义精神上的言行举止有着广泛的揭示、批判,鲁迅杂文对虚无情景的不断“批判——解构”持续完成着其自身对于生命信仰之境的反复建构。  相似文献   
16.
清真雅正是清代朝廷推行的衡文准则,包括在理、法、辞、气等方面有所要求。为了引导生徒作文步入正轨以及促进健康文风的形成,清代一些书院将清真雅正纳入八股文教育的范畴,清真雅正在书院学规、课艺甄选、课艺评点等内容中有着重要体现。为了便于生徒理解清真雅正,施教者要求研习明清时期八股文名家善本,用范文来指导习作。清代一些书院在进行清真雅正教育时,重视将为文上的开导与为人上的训迪结合起来,从而为国家培养品学兼优的科举人才,实现文学教育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17.
庄森 《学术探索》2005,(2):136-140
本文从解读胡适杂文的文本入手,从文体结构、论证方法、行文造句及文学手法的运用诸方面探讨胡适杂文的表现艺术,指出胡适的杂文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其一,结构严密。论证环环紧扣,说理极为有力。其二,清楚明白。一是思想清楚,观点明确;二是语言显浅,明白通俗。其三,议论形象。一是勾勒形象,说理可感;二是善用比喻、富于幽默,全文既通俗浅白,也还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丁肃清 《河北学刊》2004,24(4):120-124
作为散文艺术的派生和分支 ,随笔是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一种文学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者随笔、作家随笔、职业随笔、小资随笔等几类随笔逐渐兴盛起来 ,各自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 ,随笔文学在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从而走入了几个误区。随笔创作要想在不断创新中健康发展 ,必须注意增强随笔的文化内涵 ,提升其艺术生命力 ,以达到真正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坛自 1990年下半年起 ,散文随笔突然走俏 ,并持续升温 ,至今不衰。从文学生命角度看 ,这是文学整体面对新的时代形势的一种自我调整。十年发展 ,形成三个突出特征 ,即作者队伍空前庞大、创作成果空前丰富、内容风格空前多样。就内容而言 ,思想、文化、人生 ,构成三种基本流向。“新潮”散文起步较晚 ,尚不成熟 ,但其显示的文体革新的意义 ,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The certification test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a certain state asked candidates to identify the name of the frog in Mark Twain's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 If students answered this question correctly and said, Dan'l Webster, does this mean that these students would be prepared for the teaching field? Conversely, if students answered this question incorrectly, does this mean they were ill - prepared for becoming teachers? Can such an irrelevant question really point to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of future teachers? Hardly, use of unimportant questioning such as this illustrates the main problem with using a multiple choice format when assessing students. Trivial items such as names of animals and other insignificant information are often given priority over their significance in the story simply because students are not able to demonstrate what they really know in narrative form (Smagorinsky, 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