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5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叶嘉莹先生在词学探究中体现出较为鲜明的创新精神,在承继王国维、顾随等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她以自身心灵感发、生命体悟为基础,在中西文论互鉴中,对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析和较为系统的理论建构,提出“兴发感动”说,将词划分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对小词富有丰富潜能的原因进行了追本溯源的探索,并将其美感特质归纳为“弱德之美”。叶先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对中国词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2.
叶圣陶的阅读教育思想对当今实施阅读教学新理念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学习叶圣陶的阅读教学理论,创设民主开放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导"的自觉性,是我们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63.
被誉为前四史之一的范晔《后汉书》不仅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还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范晔为东汉时期众多的文学之士立传,还在诸传中著录了他们的作品及文体数量。文章对范晔《后汉书》的著录体例及作品、作家品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范晔不仅重视作品的社会功用,也注意到了文学的情采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4.
祁门县沙堤叶氏宗族个案说明:太平天国时期,徽州宗族遭到太平军沉重打击,由此倒向清廷一边,不遗余力地捐资助饷、举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与徽州宗族以及各个阶层之间关系的异常紧张,是导致太平军受到极大钳制从而错失徽州战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叶君健用英语创作了小说The Mountain Village,后将其自译为汉语《山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进行改动或加工,基本保留了原作的本来面目,导致译作不管是在语言风格上还是人物形象塑造上都给国内读者留下了一种“陌生化”的印象。这一方面是译者坚持自己翻译原则的体现,即,第一,译者没有权利也不应该随意删节和改动原文;第二,翻译作品应该保留一些“洋味”;第三,翻译应为语言的进步服务。另一方面也是译者精通多种语言,从而使母语和外语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结果。这种陌生化的译文为读者展现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具有特殊韵味。同时,作为文学翻译,他的这种自译方式对自译方法的选择和翻译语言的表达形式,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66.
《聘礼》郑注“其相去也,公之使者七十步”,是指主国摈者五人加使者之介七人,其每两人间距皆为三丈六尺,合之约为七十步;又《聘礼》郑注“相人偶为敬”之“人偶”乃名词,“相人偶为敬”意为以佐嘉宾行礼为敬;虎贲本为周王之近卫队,后逐渐成为勇士的代称,与军队编制无关,其长虎贲氏也非高级职官;北大本《仪礼注疏》断《仪礼·丧服》郑注“则劬非慈母也”为一句,乃误从贾公彦之说;《汉书·艺文志》“今删其要”之“要”,当依《周礼》郑注解释为典册。  相似文献   
67.
徐龙年 《学术交流》2003,4(8):166-169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论述,处处渗透着美学思想.他主张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应该认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对作品中起关键作用的字、词、句、段不能轻易滑过;阅读欣赏时要驱遣自己的想像,培养丰富的语感,从优秀的作品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作为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写作,应该写出自己诚实的话,要把生活当做写作的源头,要把写作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多写,多练,多比较,多修改,久而久之,必能写出好的文章和美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68.
范晔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经典《春秋》这部史书的行文手法,即将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运用于史论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史论笔法,在其《后汉书》帝后纪史论中更是多处可见,主要表现为:微言见意,婉而成章;言近旨远,文略理昭;伏脉千里,褒贬互见。使其史论情感表达曲折幽深,讽喻多致,文约而意丰、委婉而多讽,体现出其史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诸细意甚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郑力乔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53-154,168
本文对国民学者胡适等各自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理论逐一探析。  相似文献   
70.
叶兆言是当代文坛的一位著名作家,其作品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具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历史名城。从小就生长在南京的叶兆言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染,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品格。然而,在当代中西文化交汇碰撞的大时代背景下,传统价值取向逐渐步入困境,部分观念在现代思想的冲击下显得陈腐、落后乃至僵化,呈现出进步性与保守性并存的悖论。在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叶兆言作品里故都南京传统观念的尴尬境遇和地域文化生态形象露出了它沧桑的历史容颜。由于找到了地域文化思维这样一种独特的叙述视野,从而使叶兆言小说成了传达、展示、探寻传统观念的尴尬境遇与地域文化生态形象的一簇流动的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