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5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叶兆言的《没有玻璃的花房》是一篇非常典型的以“文革”为背景的成长小说,作品叙述了戏剧学校大院里的孩子木木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小说巧妙地采用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表现了人性启蒙的叙事主题,在叙事语言上呈现出暴力狂欢的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72.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撰写的一部有关先秦时期吴越两国历史的史学著作。承继《史记》余续,将历史学研究的对象看作"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其任务是"成一家之言",而其功用是"鉴于往事,以资来者"。在赵晔看来,历史发展是由人类来创造的,但是人要积极创造历史,必须要考虑时势、财富、民众、知识、神意和计谋等六大因素,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能够认识和掌握其他五大因素的知识阶层。换句话说,天人合一才能推进历史的发展,但其前提是要了解和掌握天与人怎样合一,即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如何顺应遵从历史规律。赵晔"寓论断于叙事"的史学方法论,主要体现在整体史学、辩证分析和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吴越春秋》里面收录了很多的神话传说,表明了民间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73.
梯玛信仰与叶梅的小说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玛信仰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既体现为土家人的刚健性格和乐观精神,也隐含着土家人的生存意识、集体意识。在土家族女作家叶梅的中篇小说《撒忧的龙船河》和《最后的土司》中,梯玛信仰是结构文本的核心因素。对于小说世界中的土家人民,梯玛信仰潜在地引导和约束着他们的生活,根筑了他们生活的勇气和期冀;而对于作家叶梅而言,写作即展演土家文化,这不但饱含了她对土家文化的认同,也饱含了她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态势中对本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74.
江苏散文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江苏散文千姿百态的言说与书写尝试,为当代散文的发展蓦然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范小青和叶兆言都是当代著名作家,在创作上都先以小说著名,继写散文。就散文创作来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惊人的巨大成就,而绝不只是参与似的客串。他们的散文不论记人写事还是状物摹景,从不用气势去咋呼,全用坦诚深情、平和素朴的文字精准表达自已的情绪感悟,慧达而细腻,亲切而凝重,平易而精辟,形象而省人,达到了含关怀于幽默、寄智慧于从容、拥凡俗于雅洁的上乘效果。  相似文献   
75.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针对当前《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研究多集中于其版本、著述权和文艺理论等方面探讨的研究现状,文章主要从接受角度入手分析《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评点的接受特点。小说评点者作为“特殊的接受者”,其接受具有四个特点:(1)多层面的接受视野;(2)积极的劝世、讽世导向;(3)“释厄”之说的时代新视界;(4)独特诙谐的鉴赏方式及风格。其接受可以说是历史见解、时代见解、个人见解的合体。  相似文献   
76.
道教对唐代三大女冠爱情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冠诗歌是唐诗中特殊且重要的一类,其中爱情是其最重要题材。李冶、薛涛、鱼玄机三大女冠的爱情诗受道教影响颇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女冠道观生活对其爱情意识的催化;道教重阴、房中、辩证、无为淡泊的思想对其爱情诗内容的影响;道教典故在其爱情诗中的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77.
杨业入宋考     
关于杨业自北汉入宋的过程,史书所记多有抵牾,或云其劝继元降,或云其为继元召降。李焘、余嘉锡、常征等对此所做的分析都不够完满,而对时间的忽略是造成解释不清的根本原因。我们根据逻辑推理,认为杨业确曾劝降,但不是在继元出降之前。《长编》的一条记载也证实了我们的推断,即杨业向刘继元建归宋之策是早在十年前宋太祖兴兵伐北汉时之事而不是继元归降前夜之事,而杨业早年的劝降与太原危急时刻的不曾劝降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78.
赵学勇  孟绍勇 《唐都学刊》2006,22(1):98-104
作为当代西部小说第一时期的代表,《创业史》以其宏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叙事获得了恒久的魅力。然而,小说“史诗性”追求背后所折射出的作家对于“革命”的理解和认同,也反映出西部小说在1950—1960年代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留下的缺憾。从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作家心理、作品的审美取向等多方面着眼,可以发现西部小说家们在建国以后意欲抢占文坛“制高点”的冲动,揭示出柳青等作家既从“革命”中获得了作为历史主人的喜悦,同时也使“革命”逐渐地内化为他们生活、思维、行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可以破解和阐释中国文艺政策对这一时期农民型作家和城市型作家造成的巨大心理冲击,以及由此而对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9.
叶梦和法拉奇都从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出发,传达了自己对生、死及女性命运的思考,在存在惊人的一致性时又表现出了不同的思考深度,从而在展现出了生命观的一致性时又体现出女性观的差异:法拉奇是一种矛盾的女性观,而叶梦的女性观则成熟而稳重,充满自信。并且,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女性观,两人采用的叙述策略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0.
叶适在思想上欲集诸儒之大成而与朱熹、陆九渊鼎立,在散文创作上他也充分发挥其会通精神,兼收并蓄,荟萃前代古文大家之长而成为南宋文章的集大成者。在文章思想上,叶适力图破除道德、功利与艺术的隔阂;在文章体裁上,他无所轩桎,众体兼擅;在文章风格上,他既发扬了苏轼的纵横奔逸之气,又不乏欧阳修的悠然宛转之风,同时还与苏文之空疏、欧文之冗弱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所具有的强烈的批评精神,使其文章“脱化町畦,独运杼轴”,形成了“自家物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