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5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民刊《锋刃》面世20年之际,回顾《锋刃》诗群诗歌创作实绩,探讨诗群、社团等诗歌团体对当代诗人个体及诗歌现象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诗艺探索方面,哑石与李龙炳表现尤为突出,哑石之诗表现为一种富有张力的和谐,而李龙炳则忠实地用他的艺术感觉维护其诗的纯净与晦涩。在意象建构方面,画家孙磊和楚子擅描绘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象。孙磊之诗简洁冷峻,诗歌具有了承接“一段历史”的强度与厚度;楚子则用泛滥的语词操控着血色盛宴和肉身狂欢,以恐怖之景与残酷之美冲击着神经末梢,书写着厌世的愤怒。作为《锋刃》诗群凝聚力的源泉和诗歌精神核心,吕叶、孙文、史幼波、朱杰、唐朝晖、吴德彦等诗人立足于生活,以其真挚虔敬的声音,用精神漫游者的姿态,唱出了对灵魂彼岸的颂歌。凭借在诗歌精神上的超拔高蹈及诗歌技艺方面的自觉精进,《锋刃》及其诗群已然成长为既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又有较为丰富创作实绩支撑的一片峰峦。  相似文献   
92.
周茜 《文史哲》2006,(6):61-68
叶嘉莹先生的《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以新的时代眼光提出了吴文英词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叶先生此论一出,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吴梦窗词是否具有“与一些现代文艺作品之所谓现代化的作风颇有暗合之处”,从而具有“遗弃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时空杂糅”、“感性修辞”两点特色,却是值得商榷和探究的。  相似文献   
93.
叶剑英深刻理解华侨的爱国情怀,保护华侨利益,关心华侨健康,重视华侨教育,团结华侨,推动祖国解放、建设和统一事业。他关于华侨和侨务工作的论述与实践,是毛泽东、邓小平侨务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4.
出身于清朝贵族世家的作家叶广芩,以一系列描写清朝京骑贵胄生活的"家族小说"而享誉文坛。独特的家世背景和生命体验为她的家族小说创作提供了深厚的背景和丰富的素材,贵族的生活、贵族物文化、贵族子弟的命运在她的笔下得到鲜明的呈现,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文结合对历史语境中传统贵族文化的整体观照,通过对叶广芩家世背景及其小说创作动因的分析,探讨小说所体现的"贵族"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95.
学术界虽在不断地探讨李贽与《三国演义》的关系,但其究竟如何,至今仍有待探讨。文章虽亦以此为题,但目的却不在于明确其中所存的纠葛,而是借此讨论更加明显地揭示出的相关问题。同时,还要考察李贽的评点理论与其在《三国演义》演变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李贽评点的特色在于童心、发愤、娱乐、疏通之精神,也可以称为是以心学为基础的明末思想潮流中显露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目前《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似乎已经被认定为非李贽所著,但李贽的思想与评点对同时代的叶昼与晚一些的毛宗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过,其间存在的各种微妙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详细考证①。  相似文献   
96.
叶维廉早期代表性论文《从比较的方法看中国诗的视境》的主要观点折射出叶氏诗学理论体系的侧重和片面之处,其背后有着鲜明的文化立场,体现了成功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7.
叶法善是唐初的道教宗师。民间奉他为"国师"、"神医",羽流尊之为"真人"、"法师"。对于这样一位历史、小说、神话、传奇与仙话交织,真伪杂厕、史实駸晦的人物,鲜有人将历史的真实与后代追思想像的虚诞加以严格甄别。因此,结合正史方志、金石碑刻等历史文献,考证并明确唐代道教宗师的郡望、占籍与乡贯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叶法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98.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的"不具来生业报恩"当作"不惧来生业报因"。"业报恩"不可理解,"业报因"是佛教经论中的常见搭配,且变文中旁证甚多,故"恩"当作"因"。"具"虽可与"业报因"搭配,但不合上下文意;上下文多说地狱之可惧,且"惧(畏)因(果)"是佛教经论中的常见搭配,故"具"当作"惧"。  相似文献   
99.
张若虚《眷江花月夜》一诗“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历来是众说纷纭的难点。从对诗文表达的虚实、诗意指向的“彼”“此”等方面的认识出发,在确认其结构倒装的基础上,辨明其中所见、所想,厘清其中感情的流向,进而正确地把握诗意,应谊是:因光不度又怨鸿雁长飞相思难传,看水成纹而想鱼龙潜跃尺素在望。  相似文献   
100.
学术界对“鸳鸯蝴蝶派”的重新认识 ,为我们重新评价叶圣陶文言小说提供了新的学术背景。叶圣陶发表在《礼拜六》等刊物上的小说 ,所呈现的思想艺术特色与“鸳鸯蝴蝶—《礼拜六》派”的流派特征是很相似的。因此它并不是所谓鸳蝴派“逆流”的对立面 ,而是这个流派中格调较高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