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0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89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233篇 |
理论方法论 | 29篇 |
综合类 | 1228篇 |
社会学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圣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31-38
探讨了凉山彝族地区主要林业资源开发的历史过程,对林业资源开发对象、开发方式、开发效果、开发的组织管理、开发力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获开发的林业资源种类偏少;林业资源开发方式单一,开发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只注重开发而忽略了资源保护;林业资源的开发呈现出有序性和无序性并存的特点;林业资源开发的力度呈上升趋势,但进程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62.
雷恩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81-86
以创作思想为例,论述韩愈对<文心雕龙>之认同与借鉴.韩愈创作思想主张以情为主,强调"不平"之思、感激怨怼、"勃然不释"之情对文学的感召、激发,与<文心雕龙>"立文本源"之"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一脉相承.创作修养上,二者皆主"虚静"说,主张多积累、多体验;文学风格上,韩愈认同刘勰之风格多样化的主张,坚守执正驭奇的基本指导思想.韩愈从创作思想上,认同与借鉴刘勰之理论主张,从而建立了正确而通达的基本文学理论,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3.
江净帆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2-45
《周易》谦卦是中国传统谦德的滥觞。孔子所作之《易传》及后儒的注解认为,以卦象推及人道,谦卦大致有谦退、谦让、谦虚三德:有而不居谓谦退,其意在提醒禄位尊盛之人勿居有持傲、而应以卑退获得最终的善果;虚怀若谷谓谦虚,其意在启迪进取之君子于大世界前保持敬畏的心态,以广大的胸襟容纳万物、从而获得不断的进益;外柔内刚谓谦让,其意在劝诫普通民众,在群体社会中彼此让出弹性的空间,以达到和谐的共处。以上三方面谦德成为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4.
代生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天问》中保存了较多的夏、夷集团的史料,全面地反映了五帝时代中期至夏初两大集团的关系是权力斗争和交流并进的:在夷夏斗争中,包含着婚姻等和平方式的交往;在婚姻关系中,也蕴含着斗争和利用,并非以往学者所说的单纯的武力斗争。《天问》仅千字之文,全面记载了这一时期东夷、华夏集团联盟间的重要史事,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5.
查明建、谢天振编著的《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以翔实的史料、清晰的脉络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研究的全景图。在探讨文化语境对不同时期文学翻译活动影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穿著作始终,对于读者系统、科学地了解20世纪文学翻译活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6.
杨国玉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16
新发现的周静轩《秉烛清谈》佚文,虽非原文完篇,仍弥足珍贵,对于了解周静轩其人其书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67.
邓希雯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6-119
《勒俄特依》是彝族文化中的创世典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凉山彝族人民居住在山高谷深,水多流激的四川西南地区,他们的《勒俄特依》鲜明地反映出了符合这一地域特征的独特的生命美学意识。他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火是人类生命觉醒过程中的第一次尝试,生命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火与水文化作为这一创世典籍中不断交互出现的元素,反映了凉山彝族人民充满抗争感的生命美学意识,而这一抗争不是单独的抵抗,是相生相克的辩证思想.是以德为生、以生为美的生命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68.
朱中方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3-118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主要由人物直接引语叙述修辞来展示的小说,大量直接引语的配备增强了文本的直接性、生动性和戏剧性,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文本中也存在许多有悖于相关准则的直接引语现象:从直接引语的结构来看,文本中存在少量直接引语的变异形式;从叙述的流利性来看。有的直接引语并不干净利落,显得相当笨拙;从人物对话原原本本的记录来看,有的直接引语不符合现场对话的叙述语境;从特殊的音响效果来看,有些直接引语与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不相吻合,等等。这些具有“前景化”特征的直接引语,对凸显文本主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9.
谷小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6-100
明清时期,朝鲜与中国保持典型的“册封一朝贡”关系。但在传统华夷意识的影响下,朝鲜使臣对待清朝的态度远不像对待明朝那般恭谨虔诚,表现出异常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他们迫于满清的政治压力履行历年的朝贡义务;另一方面,基于“小中华”和“礼仪之邦”的文化优越感,他们又对文化底蕴相对贫瘠的清人持有排斥的情绪。康熙五十九年和雍正十年,朝鲜文臣李宜显两次以正使身份赴清,根据沿途见闻撰写了使行日记《庚子燕行杂识》和《壬子燕行杂识》。两部作品逼真摹绘了18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广阔图景,并将笔触深入士人群体的内心世界,再现了以燕行使臣为代表的朝鲜士人的华夷观,可作清代朝鲜士人文化心态研究之益助。 相似文献
70.
赵建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1-23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黄宗羲是一个具有伟大地位的杰出人物。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在于他作为中国早期启蒙学派的最主要代表,提出了一些超越前人、影响和启迪后者的朴素民主思想。文章试图主要从主权在民意识、政体监督意识、法治与民主意识、工商皆本意识四个方面来论述他的朴素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