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913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文心雕龙》在论及汉代乐府创制与生产的情况时,指出"朱马以骚体制歌",其中"朱"指朱买臣,"马"指司马相如。汉代文人有很多摹拟"骚体"的文学创作,司马相如在文学创作中对"骚体"有着较为熟练的掌握,骚体赋在他的赋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郊祀歌》十九章是汉乐府中的重要篇章,关于这些篇章作者的归属,目前尚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考辨,推测其中的《朝陇首》和《天马》(其一)两首大致可以认定为司马相如创制。  相似文献   
992.
近代贵州诗人章永康的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了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史实.写景诗中既有雄奇的景象,也有宁静的田园诗.另有不少情真意切的相思之作,尤以对妻子的相思诗见长.  相似文献   
993.
时至清代,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乐府讽谕诗受到重视,获得了持续走高的道德评价,由此反映出清代诗学思想向正统的回归及其现实干预意识的强化。而在对元白张王之优劣异同的品评上,多数评家持白优元劣、张优王劣的意见。相比之下,白优于元,不只是艺术水准上的领先,更在于道德品格上的优胜;王劣于张,固然与其诗不及张诗的深秀古质、清丽深婉、浅隽多趣有关,但也缘于清代评家对所谓浅俗的偏见。此外,对元白诗派之特点尤其是同中之异,清人也有了较前人深入的认知和把握。至于张、王二人在创作中与元白诗风的离合变异,则尚留下可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994.
近年问世的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即根据平日读书所得,对其中五位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南亚诗人和思想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的诗歌,表达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爱国主义、穆斯林精神以及超越宗教的全人类思想等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了诗人的心路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996.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近作散文诗集《爱的皈依》可体现出来。对生命本原的探寻,对爱的持久思考,对祖国自然踪影的捕捉,都蕴含在这部散文诗的独特书写之中。  相似文献   
997.
吴振兰 《现代交际》2011,(12):53-54
无论是英语诗歌还是汉语诗歌都是古老的文学体裁,都是一种高级的文学艺术形式,故长期以来被大量的译入译出。然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难度最大的。本文作者通过探讨诗歌本身所具有的“三美”来研究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998.
《红楼梦》中描述了很多赋诗填词的风雅场景,并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生命个体、生命群体、天人之间呈现的和谐境界。深入透视和解读,不难发现:这些在个体自身、人际关系、天人关系等层面上所呈现的和谐境界,是传统诗词艺术熏浸教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对晴雯的审美接受随着时代意识形态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最本质的审美内涵是曹雪芹赋予晴雯以诗意哲思,最能体现“正邪二气所赋之人”的精神气韵。晴雯的嫂子在脂批本和程高本两种版本中的变迁富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清代巴蜀著名诗人、学者李调元有论述诗词赋戏曲的理论著作四十卷。从人类发展的角度,他认为诗歌是"天地自然之乐",人情应当同于天籁;从哲学的角度,他认为万物源于气,人也"禀气成形",进而认为"忧悲喜怒,人之气也"。为此,他鲜明地提出"诗道性情"的观点,进而提出诗歌当抒发真情,所谓"语语从肺腑中流出"。这种诗歌本质论较前人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