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师傅越来越幽默》是莫言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集,2001年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将其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并取得了不俗的反响.同名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译本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在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应用以及对译作的预期接受效应操控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也为翻译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2.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unity through diversity by analysing two case studies from Germany and Australia: the television campaign ‘You Are Germany’ and the song ‘I Am Australian’. It places both examples in a broader context of forging national unity through diversity and argues that diversity has occasionally been hijacked as a nationalist argument to advance national identity and unit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diversity appearing in both cases under study, identifies those parts of diversity being excluded and asks how national unity is being forged through recourse to diversity.  相似文献   
43.
从核心词的角度讨论《后汉书》中的"你"的早期形式,并比较"汝、尔、若、子、卿"在使用频率、句法功能和谦敬功能上的异同,可以看出其中的演变:"汝"字占较大优势,且这一时期新生的"卿"字使用得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4.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5.
"有秩"在秦汉史籍中记载较少,而在出土简牍资料中却不断被发现."有秩"是秦汉时期普遍设置的级别较低的基层官吏,一般来说为百石之吏,但亦不完全如此.对"有秩"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秦汉基层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46.
吕温是中唐进步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其独具一格的诗文创作在中唐文坛是举世瞩目的。本文试对其诗文集的版本渊源嬗变作一番考察,认为其文集版本自明清以来可大致归类为两大系统,即冯本和吴本系统。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瞿佑全集校注》的解读,认为其在现存瞿佑作品的发掘上有新的突破,辨伪精细,直面瞿佑研究领域的关键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由《瞿佑全集》的整理而引发的期待与展望进行了蠡测。  相似文献   
48.
《老子》的"有""无"关系可以分为形而上层面之道的"有""无"关系、形而下的器物层面的"有""无"关系、作为人世间及天下治理层面的"有""无"关系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贯通的。《老子》的"道"与龙树的"空"虽有很大差异,如《老子》的"有"与龙树的"有"、《老子》的"无"与龙树的"无"的含义差异巨大;但两者也有诸多可融通之处,如《老子》的"道"是"有""无"的统一体,龙树的"空"体现色空不二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49.
陆游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陆游山水诗的研究,历来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其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更不为人们重视。文章认为,陆游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特征是:第一,注重真与善的追求。陆游对故园山水真与善的挚恋,充满了热烈的人生之恋,常常通过极具童趣的诗文语境流泻而出。第二,注重体现人的价值。陆游根据自己心境的变化,给灵山秀水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常常在柔静冲淡的语境里,展示极其丰富的人生内涵,体现独立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0.
结合诸家意见来看,杜佑《通典》与刘秩《政典》的关系并非如传统看法那样密切,但也不能忽视《政典》对《通典》的影响, 《通典》仍旧是在《政典》基础上扩充和整编的政书。两书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杜佑《通典》参酌正史书志,变更了《政典》的六部分类法,将类目扩充为九门;第二,《通典》继承了《政典》的记言特点,拓展了收录“当时群士论议得失”的范围;第三, 《通典》内《兵典》《选举典》的部分内容可能直接取自《政典》。需要说明的是,《通典》并非是对《政典》的简单扩充,《政典》尚处于典制体史书的雏形阶段,可能只是分门别类,以记言为主的一部典制资料汇编,而《通典》则是一部以记叙制度沿革为要义,在内容、体例和旨趣上与《政典》迥然有别的全新史著,它的问世标志着典制体史书体裁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