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91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231.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便提出<隆中对>,为刘备指出发展方向和治国方略.<隆中对>前后可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劝告刘备不要与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争锋;要与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孙权结盟,不要为敌.指出刘备的发展方向是占有荆州和益州.后半部分为刘备指出五点治国方略和战略部署:(一)联吴抗曹;(二)跨有荆、益;(三)西和西戎,南抚夷越;(四)内修政理;(五)两路出军,一向宛、洛,一出秦川.这五大治国方略和战略部署,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而受到严重打击,使"跨有荆、益"和"两路出军"的计划落空,吴蜀联盟中断,但诸葛亮在"联吴抗曹"、"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方面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开发四川、云南、贵州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相似文献   
232.
出现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宋词中十分珍贵的名句。其中的美妙之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书写故事的情节上看,无疑是借用了《离骚》中的“求女”手法;从表现中的寓意上看,无疑包含着对南禅宗由渐悟到顿悟概括的意蕴;从设计千百度寻找“那人”有得的结局来看,“那人”是现实生活当中真实的人,这里所谓真实的人是指宋孝宗、虞允文、叶衡等,也可以是如上诸位的合一。辛弃疾的这一句词,理趣化的表现倾向明显。与此同时,也是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一度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得到认同的心理满足情状表现。  相似文献   
233.
韩愈作为唐代开风气之先的儒学宗师,面对中唐时期复杂的社会现实,在仕途上屡次受挫,进退两难;然而,他始终保持较为平稳的心态,敢于直面苦痛以自我激励.通过对韩愈部分散文的评析,阐述韩愈在仕途上进退两难的矛盾处境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自我释怀的人生艺术.  相似文献   
234.
在余秀华出现之前,新时期以来的新诗普遍隐匿着一股对当下诗坛的怨气和一个或显或隐的"对抗"意识.不满和对抗让新诗把重点放在服务外围世界,从而偏离诗歌本质,使新诗整体上与纯诗的目标相去甚远.余秀华的诗歌发生在超功利的状态下.她的诗歌传达内心的悸动和眩晕.她生活在现世中国的最底层,赋予了她诗歌创作超功利的客观条件.其诗歌中与农村日常意象的邂逅完全是超功利的,不同于知识分子的寻找客观对应物.这些日常点滴引起了诗人对生命的诗意体悟,她就用诗记录下来,在不动声色的记录中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从超功利日常生活写作和用诗来传达内心的悸动、眩晕两方面来看,余秀华的诗歌倒是无限地靠近了纯诗的写作.余秀华的走红,是中国新诗建设在百年之际成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5.
对于《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 ,在文学界有种种评说。本文从当时法国的时代背景出发 ,探讨其性格与品质 ,并分析了性格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236.
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的本相在后世已被湮灭,与共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对象在后世有很多神或神性英雄,各种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猜想都未能把握其原初本意。在本文重构的夏人创世神话中,它乃夏人创世神话的重要环节。共工即鲧。他因为争夺宇宙控制权而和自己的儿孙辈神祇禹、涂山氏女娲和启等发生冲突,这场冲突最后以共工失败而告终,他撞断天柱不周山导致巨大的宇宙灾难。共工最后受到以禹和启为核心的儿孙辈神祇的惩罚,他导致的宇宙灾难得到救治平复。  相似文献   
237.
吴世昌的<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试论韩愈其人>一文有些"不同寻常",作者承认有一定的"偏见"、"成见",似与其一贯的学术精神不尽一致.对此可从"近因"和"远缘"来理解,其中"远缘"更具深层决定意义.故其"重新评价"所指广泛,旨意深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同时也包含某种学术"难题".  相似文献   
238.
严羽和戴复古是南宋后期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的考察和比较,分析了两人诗歌创作和论诗主张的异同.  相似文献   
239.
弹词<天雨花>的思想内容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也存在严重的政治问题.作者站在大官僚地主阶级的立场歪曲历史和打击农民起义,作者编织了许多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发泄对农民起义,特别是对农民领袖张献忠、李自成、王好贤的仇恨,以此表达其强烈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240.
朱光潜回国后在北平文化圈站稳脚跟,也主动介入了当时的文坛纷争.朱光潜有着相对纯粹的审美眼光和品位,有时以不经意的俯视姿态评论、讽刺作家,引起被批评者的不满,从而引发论争.其中他与曹禺、巴金的两次论争颇有关联,关注者较少,此文一并述及其经过、现点、实质,并予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