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讨论天门方言“V 起 (哈 ) 趋向动词”结构中“起”和“哈”的不同语义、语用情况 ,并结合其他方言里的同类现象 ,探求“起”、“哈”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12.
In the dialect contact framework proposed by Trudgill (1986),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mixing of different grammatical systems of English. The apparent time survey of the Fenland dialect of eastern England reported here provides an example of a range of dialect contact processes reconfiguring variable patterns of past tense BE, resulting in a variety with analogical levelling to was in positive contexts –' the farms was '– and to weren't in negative clauses –' the farm weren't '. In focussing this was/weren't pattern, a number of the processes typical of koine´isation can be observed – diffusion (the geographical and/or social spread of a linguistic form from another socio-geographical place), levelling (the eradication of marked or minority forms in situations of dialect competition, where the number of variants in the output is dramatically reduced from the number in the input), simplification (a relative diminution of grammatical irregularity and redundancy) and reallocation (where two (or more) ingredient variants of the dialect mix are refunctionalised to serve new social, stylistic, or, as here, grammatical roles).  相似文献   
113.
广丰方言形容词构成的特别格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丰方言与“重叠”、“附加”语法手段有关的形容词构成格式中,“BBA”式具有形象性并着重强调程度,“AA儿”式表程度强化且带亲切语气,“AA试”式表程度弱化也可兼表对程度的评估,“AA起”式以对动作的描述表示事物的性状,“AA动”、“AA转”、“AA开”式描述事物处于某种运动状态之中,“大/衰+量”式则由形容词与量词组合而成表示性状程度的大或小。  相似文献   
114.
西北话“给”字句的特征是,“给”的同形复现、无双宾句及指人单宾句稀缺。这两方面都可以归结在参数上:焦点的线性设置及动词“给”的二价性。文章同时从“普一方.古”出发,系统地初步考察了同形复现这一综合句法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反映的汉语句法各层面间的相反相成的互补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5.
文章以江汉油田话为例,运用变项规则分析法,从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鼻边音声母的变异情况,希望借此对普通话的教与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6.
西昌方言中的“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是西昌方言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倒"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动态助词、介词、副词和构词后缀。本文通过分析"倒"字的词性,重点介绍"倒"字在西昌方言中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17.
<欧洲汉学研究会不定期刊>(Occasional Pagers,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第2辑(1979),收入了施博尔(施舟人)、饶宗颐、龙彼得三教授研究闽南语皮(纸)影戏本的学术经典之作.施博尔(施舟人)、饶宗颐、龙彼得三教授的参与,提升了闽南语皮(纸)影戏本之研究的学术水准,海峡两岸学者当继续戮力推展此一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8.
扬雄重视民族问题,提出了“在夷貉则引之”的思想,主张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他写作《方言》一书,就是出于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的需要。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周边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对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9.
闽方言如何形成及何时形成,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但采用地名相关分析法和字音分析法对现有认为闽语当是由吴语演变而来的证据进行再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不难归集到支持"闽语是由吴语演变而来"和支持"闽语是由中原语演变而来"的证据.双方证据相对均衡,从而并不特别支持"中原话为祖父辈,吴语是父亲辈,而闽语当属儿孙辈"之说法.  相似文献   
120.
湖北宜城方言存在大量的变韵现象。宜城方言的D变韵是因“家”字的合音而成;其Z变韵表现为一个颤音r,无U化的倾向;其Z变韵处于该类变韵的早期阶段,早于襄阳方言、河南中北部和山西南部的Z变韵;儿化韵表现为一个舌尖卷舌的无擦通音,“儿”字已经融入前字的韵母,属于融合型。宜城方言的儿化韵有指小的功能,在多数情况下,有表亲切的感情色彩义和表口语的语体色彩义。宜城方言的动词变韵大多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动词重叠变韵表示完成且带有一种责难、批评和埋怨的语气;不及物动词变韵大都由语气助词引起,表达祈使、命令、征询等语气色彩;动词变韵的“D”主要表达句子的体特征,是句子层面的构形成分,不是后缀,应称为体黏附语素。人称代词方面,宜城方言的人称代词变韵具有表复数意义的功能;指示代词变韵方面,“D”的功能相当于量词“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