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四川省荣县有悠久的历史,又有较为封闭的环境,较好地保存了方言原貌.文章选取了当地方言中的部分古词语进行解释,所选词语均为《四川方言词典》《重庆方言词典》未收或虽收而未尽完备者,以帮助我们分析语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2.
元稹自己整理的《元氏长庆集》原为一百卷,至宋代亡佚过半,刘麟父子及时整理刊行为六十卷,才得以保留部分作品传世。其后出现的元稹著述诸版本,最早的源头都是“刘本”。但是刘麟父重行整理的《元氏长庆集》,常有不得已而强行拼凑的情况,很难恢复原有的次序;而且辑佚下的工夫不多,没有辑到的诗文占元稹原有诗文的一半以上,竞然连当时流行的《才调集》中的57首诗篇也视而不见。据笔者整理《新编元稹集》考证,刘本《元氏长庆集》所载978.5篇之外,散佚的完整作品有241.5篇、非完整作品有53篇,由可靠资料推知已经佚失的诗文有1293篇。四者合计,元稹应有诗文2566篇。  相似文献   
53.
泗洪方言处于北方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以普通话为参照点.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进行考察发现,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是一个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语法语义功能丰富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54.
在多语言文化环境中开展广告活动采用当地语言,还是全国性标准语更有助于提高广告说服力是营销管理决策中的常见问题。研究结果认为:本地消费者偏好地方语广告,而外地消费者偏好标准语广告,在本地消费者中,上层社会经济地位的消费者对两种语言的广告无显著偏好差异,而中层和下层的消费者则更偏好地方语广告;对于立足发展区域品牌或欲获得区域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采用方言广告更能突出品牌的区域特性,也更能获得本地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定位于中、下层消费者的产品可以用方言将广告本土化、平民化,而面向上层消费者的高档产品广告则更宜采用标准语言,以有利于保持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高端、可靠形象。  相似文献   
55.
俄语是对维吾尔语产生较大影响的语言,其影响在伊宁话中尤为突出。俄语对伊宁话的积极影响是丰富了词汇,发展了同义词、反义词、并义词,而消极影响:一是造成了借词泛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伊宁话纯洁度下降;二是人为加快了词语更替,影响了词汇稳定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伊宁话的构词能力。  相似文献   
56.
在内蒙古汉语诗歌写作群体中,诗人张蜀恒绝对是个异类。张蜀恒对"诗歌+评书"的立体诗歌范式进行了先锋实验,主张"诗歌评书"的表演技巧主要有嗓子活、面子活、身子活等。本文就张蜀恒"诗歌评书"所表现出的声音诗学,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诗人不自觉的回到诗歌最初的形式尝试,以及与《诗经》的诗学关联;二是以方言入诗的"以暴制暴"问题;三是诗人介入生活的努力,即加大诗歌表现的民生容量。从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了张氏声音诗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7.
方言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语言,还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征的非物质性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化城市的建设中,方言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反映.方言民俗的保护和开发是文化城市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8.
张永奋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36-139,160
本文以台州方言"有"的用法对比《诗经》里的"有"的用法,主要考察其作为动词和副词时的语法作用和语义功能。可以发现,尽管数量并不太多,但"有"在《诗经》里已经出现虚化的副词用法。这种用法至今在台州方言里仍非常活跃,而我们从副词的角度观察《诗经》中后接形容词的"有",就能得出相关诗句较为合理的释义。  相似文献   
59.
刘荣琴 《殷都学刊》2008,29(4):141-143
滑县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这成为滑县方言词汇上的一大特点。本文试从滑县方言词中合音词的类型划分及形成原因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0.
畲话与吴语是入迁浙江的畲民所说的“双语”。畲族语言不管它有多么“内敛”,在与居住地方言———吴语的长期接触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语言内部的语音和词汇两大方面论述浙江畲话与浙江吴语的关系,说明语言之间的长期接触,会造成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冲刷态势,从而引起语言内部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