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方言中"吃"字的同素词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词族的角度对吴方言中以"吃"作为构成成分的词语,即"吃"字的同素词族进行了考察与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归纳出这个词族在词义引申、词法和词义的理据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2.
临川片隶属赣方言,此片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指示代词的类型不仅包括常见的二分法、存在争议的三分法,而且还出现了几乎未见报道的四分法;语音的"感染作用"普遍存在于整片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系统中;三身代词单数具有格的变化;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之间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73.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是舟山亲属制度、地域文化的语言反映。在实地调查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的基础上,从宗亲亲属称谓(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外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三方面对舟山方言亲属称谓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描写,并从中归纳了舟山方言亲属称谓长幼有序、里外分明、男女有别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74.
西安话遇通入摄知系字有[pfu]和[tsou]两种异读形式,其形成与历史上金元战乱导致的长安人口重建有关,是由晋南移民方言与长安当地方言接触、叠置而成。根据关中、晋南方言遇通摄知系字读音类型的地理分布和有关历史移民的文献记载,可推断[tsou]为长安本地方言固有的层次,[pfu]为晋南移民带入的外来方言层次。  相似文献   
75.
对清乾嘉年间评判河南沁阳话的韵书——《乡音正误》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入声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书有9类入声韵,入声韵类呈现出三分的格局:咸山宕江四摄为[a?];深臻曾梗四摄为[(e)?];通摄及个别臻摄合口字为[e?].对比今晋语入声韵类的特征,认为该书所呈现的三分入声韵类与大多数晋语二分韵类的格局整体上是吻合的,其中[e?]韵类当是地域不同而发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76.
说“通语”——扬雄《方言》术语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玉宏 《兰州学刊》2007,(5):155-156
"通语"现在在语言学界被广泛使用着,语言学界使用这一术语时,一般是相对于"方言"来说的,即作为共同语的等义词."通语"第一次出现是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沈兼士等一批学者认为"通语"是指无地域限制的普通语词,论文通过对《方言》里提到"通语"字眼的29个例子的分析,指出扬雄《方言》里的"通语"并不是指共同语,当指一种"通行的说法",它可以是共同语的词语,也可以是某地的方言语词.而"通语"只是说明了某个词语是某个地区或几个地区之间最通行的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77.
吉林方言中满语词较多,包括地名、事物名、称谓以及常用口语词,以音译为主。当代社会,吉林方言满语词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或随客观事物的消失而消亡,或成为普通话词汇,或发生词义的变化。现存于吉林方言中的满语词仍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应当从语音形式、书写形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78.
针对民族院校的特点,提出了对不同方言区师范生PSC的分层培训对策,因材施教,以共同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达标率。  相似文献   
79.
将传统的方言学与当代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调查和研究我国的吴方言,乃是佐证日语中的吴音起源于今天的浙江话、江苏话、上海话这一学说是否正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0.
应县方言的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应县方言的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等六大类,体现了应县方言副词的性状、特点、功能、语义和用法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