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修订《阿拉宁波话》本质上是对宁波方言进行再研究。文章以全书最能体现学术性的方言词和短语两部分为例,从词条增删、词目用字选择、释义修改、义项调整、例句更换及书证、考证加强等方面讨论了修订版创新之处,并就今后宁波方言词汇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2.
作为近代早期白话文的代表作,<红楼梦>蕴藏了丰富的语汇资源.<红楼梦>语汇资源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可再生人文资源.同为口头语,当今社会有些流行语在<红楼梦>中可以见到,且词汇语义相去不远.此外,<红楼梦>中一些熟语、方言词语在当今社会仍很鲜活,富于生命力,可不断提炼和发掘.探析<红楼梦>蕴藏的语汇资源具有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意义,亦有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价值,有助于文本细读,有助于今人和作者、主人公对话.  相似文献   
83.
湘语的历史     
战国时,楚国征服了湖南全境,楚人大量移民湖南。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即楚语,楚语是湘语的源头。楚语进入湖南,与湖南土著民所操的语言发生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南楚方言。南楚语形成以后,湖南地区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南楚语受到移民语的侵入。到明清时期,近代湖南方言格局基本形成,湘语区产生。  相似文献   
84.
内蒙古西部方音的音韵、声调、发音方式和大量入声字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内蒙古二人台的用韵、旋律和行腔特征,从而使内蒙古二人台具有草原文化内涵,内蒙古二人台也因而成为草原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85.
关中西部方言判断句末的语气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方言区西部肯定式和疑问式判断句末尾往往有语气词出现,如户县等处的判断语气词是“一块”,眉县等处是“一个”,宝鸡等处是“哩开”,陇县固关镇是“哩该”。“哩开”“哩该”的“哩”是“一”字增音所致,“开”的本字是“块”,“该”的本字是“个”。关中方言区西部肯定式和疑问式判断句末尾有语气词出现的根源,是受共同语里所具有的“你以为他是什么好东西?二流子一个”一类句式影响并且长期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石门方言指的是广西平南县大鹏乡石门自然村的居民讲的客家话。石门人的先祖于清初从广东梅县迁到石门村;石门方言虽经两百七十多年的演变,仍与其祖语梅县方言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均属客家方言(即客家话)。由于石门方言是客家话方言岛,故石门方言深受其周边方言—粤方言平南话的影响,其中在词汇中受影响的程度最深,例如,将“冰棍”讲作“雪条”,将“刚才”讲做“”等等。石门方言词汇还保留不少古代汉语的词语。  相似文献   
87.
泰国瑶族源自五岭地区的湖南、广西、广东,在脱离母体后,泰国瑶语发生了变化。在词汇构成方面,两地瑶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泰国瑶语较多地保留了民族固有词和文化习俗词,而国内瑶语有些固有词已不见于口语,仅存留在歌谣里,大量的文化习俗词也逐渐消失;泰国瑶语中的借词除共有的老汉语借词外,还有泰语以及其他东南亚语言借词,国内瑶语则限于汉语西南官话借词;泰国瑶语新词的借用方式倾向于半音译半意译,国内瑶语则更多地直接搬用;泰国瑶语有一些新创词,创词方式也多用固有词素和语序,国内瑶语则很少有新创词。  相似文献   
88.
文章对古全浊声母在今晋方言中的四种类型进行了探源,认为今读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汉藏对音《大乘中宗见解》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今读不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注音本《开蒙要训》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与北京官话相同的类型,最早也曾受到汉藏对音《千字文》和《大乘中宗见解》的影响,但最早的源头只能是北宋《皇极经世书声音图》所代表的音系;与北京官话相反的类型,则可能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89.
吴语副词“大分”产生于明代。它是由处于状语位置上表大体义的名词“大分”逐渐虚化而成的。吴语副词“终不然”产生于元代,是由反诘副词“不然”前加表强调的“终”组合而成的。它的形成显然受到了“终不成”的类化的影响。而反诘副词“不然”的产生,是由于短语“不然”经常使用于“不然……岂(不)……”句式,逐渐沾带上了否定与反问的意味,并最终虚化为反诘副词的。  相似文献   
90.
地佬话是粤语的一种,它在博白地佬人的交流中折射出独特的语言魅力。地佬话的词汇丰富且独具特色,在称谓中既有与现代汉语一样的称谓语,也有其特殊称谓语,它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且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