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83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1020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远去与归来构成了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超越了乡土社会研究的村落传统.村落从来不是局限在村落的范围内的,通过行者的远去,村落的边界得到了跨越.同时考虑到归来取向的村落研究与远去取向的跨村落研究,一种田野民族志的方法论才堪称完整.  相似文献   
22.
李智环  杨军昌 《西北人口》2009,30(1):111-114
本文从人口学、社会学及民族学等学科视角,以学界鲜有涉足的“人口传统文化素质”作为切入点。探究贵州乡村旅游与乡村人口传统文化素质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乡村人口传统文化素质来促进贵州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期为贵州旅游事业与乡村人口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23.
复活的记忆——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的应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米嘉顶之韵——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是由人类学者发起的一项旨在复活当地传统体育游戏、歌舞和其他古老传统的应用人类学项目。本文描述了面对传统文化的衰落,人类学者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一个名为却西德哇的藏族村落与村民对话和共同行动的过程。此外,本文还就本次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经验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民族杂居村庄村民自治中的选择机制、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村民在利益权重之下,主要以能力和品质而非民族等因素为取向选择自己的"代理人",这是村民自治走向理性和良性的基础;村治的动力和积极性受到村集体、个人经济以及村委会自身运作状况的影响;村委会作为国家在农村基层新的政治设计,它与各组织的权力分配格局和关系协调程度,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带动下成立的青海省共和县沙朱玉乡耐海塔村奶牛养殖协会是"支部+协会"模式的农民合作组织在欠发达地区生成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基于对耐海塔村整村推进项目与养殖协会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整村推进项目与协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政府往往以官僚化的方式运作扶贫项目,整村推进中缺乏村民参与;村组织仍然主要是政府权威在乡村的延伸,支部主导下的协会未能将村民的参与组织化、制度化,并为村庄农业产业化提供系统服务,农民组织也未能与扶贫项目有效衔接和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6.
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旅游正逐渐从单一型向以观光、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环境问题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巨大挑战.只有在开发和经营两个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控制,将乡村旅游引入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切实发挥乡村旅游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以西安市两个典型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研究分析了邻里关系、居民在城改项目中的参与度、以及居民对城改项目的满意度等关键问题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影响这几方面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对我国城中村改造实践提出若干策略性建议和意见,这对转型期中国城中村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村落家族文化复兴对乡村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落家族文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复兴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家族文化对于乡村政治发展与乡村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乡村,在凝聚民心和保持社区稳定等方面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推进乡村政治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村落家族文化采取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沙琼村僜人文化生态旅游的具体规划设计实践,探讨"以僜人文化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以中国古代"天地人合一"与现代社会的"回归自然"、"回归传统"为基本理念,注重僜人文化传统,保护传统形态,维护和改善整体环境,引入新文化内容,进而对沙琼村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西藏林芝地区民族生态旅游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驻村帮扶是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有效落地的重要机制,并延续到乡村振兴时期。帮扶实践中的干部与农民互动实质上体现为干部动员和农民参与,而动员与参与的协调、匹配程度对帮扶绩效和乡村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动员-参与”协同性与乡村治理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以辽宁省3个村庄为例,对帮扶实践中驻村干部与农民的关系互动及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进而为驻村帮扶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智力支持。研究表明:(1)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与农民的治理性参与共同形成高协同性的积极互动;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与农民的维权性参与则形成互动缺失下的冲突状况;驻村干部的回应性动员下农民仍然不参与,主要是能力不足导致;驻村干部的行政性动员下农民不参与则主要是缺乏参与意愿。(2)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与农民参与的治理性产生关联,并共同影响“动员-参与”协同性;“动员-参与”协同性对关系互动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共同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性。(3)从消极互动到积极互动的核心转化机制在于提高驻村干部动员的回应性,进而促进农民的治理性参与,激活村庄内生资源禀赋,最终达致高度协同、积极互动、治理有效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